探射燈:八十年代貨源廣 曾引入多國活豬

本港自今年五月以來就陷入「活豬荒」,過分依賴內地活豬供應乃箇中因由。原來早在八十年代,香港的活豬供應不限於中港兩地,而是百花齊放,由東南亞多個國家及地區引入活豬,最後因環保政策等原因而令海外供應停止。不過,本港活豬買手就認為,要重新引入海外活豬難度比以前更大,而且成本效益不可同日而語,相信難以成事。

船期及衞生問題難解決

根據政府競爭政策諮詢委員會於本地豬肉供應鏈發表的文件顯示,在一九八八年以前,本港的活豬供應來源甚廣,除了本地農場一直有活豬供應外,內地、馬來西亞、泰國及台灣等地都有出口活豬到港,有本地豬農透露,現時落得內地活豬坐大的局面,是當年內地豬供應商改變策略令海外活豬價格下跌,失去競爭力而終止豬肉輸港,亦有指是政府收緊環保政策,令供應商無法解決豬隻的排泄物而卻步。

當了半世紀活豬買手的香港豬肉行總商會理事長許偉堅指,八十年代末期的海外活豬供應商全部蝕本離場,現時輸入海外活豬的最大困難在運輸上,東南亞來港的船期要四天,期間豬隻的排泄衞生問題需要解決,而船運亦會遇上風浪影響豬隻健康,「可能豬都會暈船浪,有啲可能捱唔到死咗,好難同大陸豬競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