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首破 敍利亞抵港貨櫃檢值2.4億苯甲錫林

海關偵破本港首宗懷疑苯甲錫林毒品案,本月初查驗一個由敍利亞抵港,並準備經內地轉往沙特阿拉伯的海運貨櫃內發現該批毒品,估計市值約二億四千五百萬元。海關相信販毒集團企圖透過迂迴的運毒路線,以避開執法人員偵查。苯甲錫林的主要成分為安非他命,令人上癮又興奮,為外國恐怖組織常用毒品,亦在中東流行,今次亦是海關破獲歷來最大宗安非他命案。

報稱載家具 揭藏157萬粒

海關本月八日在葵涌海關大樓驗貨場檢查一個轉口貨櫃,破獲這宗全港首宗懷疑苯甲錫林毒品案。海關人員透過風險評估,揀選及查驗該報稱載有家具產品的海運貨櫃,並揭發內藏一百五十七萬粒懷疑「苯甲錫林」。調查顯示,該批毒品並非供應本地市場,相信販毒集團企圖以迂迴路線,將毒品由中東地區經多站轉運再折返中東,圖避開偵查。

苯甲錫林又稱芬乙茶鹼,一般呈藥丸狀,曾於外國被用作治療精神科或神經系統疾病,能刺激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讓人進入興奮狂喜狀態,並讓服食者成癮,因此被犯罪集團用作販賣牟利用途。海關指出,風險評估一向是部門有效堵截不同渠道入境及轉口危險藥物的策略,會繼續結合風險評估及情報分析,加強打擊販運危險藥物活動。根據《危險藥物條例》,販運危險藥物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五百萬元及終身監禁。

含安非他命 服後興奮易上癮

據了解,苯甲錫林多年前曾在外地用作治療神經系統疾病,但因含有安非他命,會令人上癮及興奮,陸續在不同地方變成違禁或受管制藥物,近年在中東地區流行。翻查網上資料,外國恐怖組織會使用這款毒品,消息人士指,知悉外地有相關報道,但無法肯定說法,惟按當地執法單位的資料,可肯定該款毒品在中東一帶流行及較多人濫用。

敍利亞及沙特阿拉伯地理位置接近,惟案中藏毒貨櫃的運送路線,卻是經香港及內地再折返,據知有關路徑亦是海關風險評估的指標之一,並終成功破獲這宗案件。消息人士指出,由於本案是本港首宗檢獲苯甲錫林的案件,難言有關的迂迴運毒路線會否成為趨勢,海關會一直密切留意發展及繼續透過風險評估堵截毒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