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人士出現頸痛的原因各異。年輕人疼痛多因為運動創傷,只要局部肌肉炎症消除,筋肉便完成康復程序。中年人的運動創傷比例會減少,取而代之是經年累月的勞損,引致慢性炎症及疼痛。老年人頸痛原因則以退化為主,涉及肌肉、筋腱及關節等,甚至影響神經線,導致遠端手腳麻痹無力。
按症狀不同,頸椎病可再分為頸型、脊髓型、神經根型及混合型。頸型表現為頸痛及頸活動受限;脊髓型更見下肢踩棉花感;神經根型為上肢按神經線分布的感覺異常及肌肉無力;混合型可見以上類型的症狀摻雜。
要診斷頸椎病,醫療人員透過詳細問診、觸診、肌力測試及神經反射已能確診。但若患者出現症狀與臨床檢查不符,則醫生會轉介作進一步檢查,例如檢測骨的X光,或軟組織為主的磁力共振。
各醫護人員合力協助病人:西醫處方消炎止痛藥,嚴重者甚至手術處理;物理治療以非藥物手段,例如熱冷、電療、超聲波、針刺及運動處方,達致鬆解肌肉,止痛及促進傷患組織康復。
中醫以針灸、拔罐及推拿等止痛放鬆肌肉,幫助患處慢性炎症復原。除各種治療外,患者亦應注意日常姿勢,配合運動及拉筋,才能減輕頸椎骨及肌肉負荷,以達致無痛及恢復頸部活動能力。
盧文健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