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云,官字兩個口,特區政府一張嘴說止暴制亂,另一邊卻放生暴徒。示威暴潮愈演愈烈,政府啟動《緊急法》制訂禁蒙面法之後,暴力反而升級,被捕人數更是激增,至今警方拘捕逾三千人,約五百人被正式起訴,檢控率不足兩成。反對派以此批評警方大規模濫捕,但從另一角度看,數字不會騙人,偏低的檢控率反而凸顯了警察拉人,官府放人的荒謬現象。
律政司是首當其衝需要問責的部門,自從鄭若驊執掌以後,綱紀敗壞錯漏不絕,當中更有人「吃裏扒外」,暗中支持反對派,在網絡上載職員證表態反對政府修例,有檢控官甚至在社交平台向示威者教路,事件揭發之後,輿論嘩然,但律政司只是把他調職,未有其他處分。
律政司「叛徒」肯定只是冰山一角,五個月以來的示威暴潮,有不少是當場拘捕,人贓並獲,有圖有片為證,但至今竟然未有暴徒被定罪,令人懷疑是否相關部門有人放軟手腳,拖慢檢控進度,甚至作出不起訴的建議呢?
當日旺角暴動案多人判處六至七年監禁後,香港社會有一段日子安寧,但今年佔中九男女逾半獲輕判緩刑免囚,不久之後便爆出反修例風波,可見刑罰輕重對示威者是有一定的心理影響。治亂世,用重典,若在這非常時期能夠重判暴徒,當頭棒喝,以儆效尤,對大眾阻嚇性不能低估,最起碼家長斷不會再放縱子女上街破壞及搗亂吧。時間迫切,刻不容緩,可惜是徒有執法,但其他部門卻未能配合,錯過時機,止暴制亂淪為空談。
特首林鄭月娥月前閉門會見商界的對話外洩,當中她吐苦水指政府只得三萬警力,其他甚麼也沒有。林鄭這番話狠狠摑了十八萬公僕及官員一巴,言下之意,這支龐大團隊對止暴制亂毫無幫助。林鄭固然剛愎自用,目空一切,可是市民不禁會問,政府人員在反修例風波中有作了甚麼貢獻呢?
市民但見三司十三局等首長,個個高薪厚祿,薪酬媲美歐美元首,但在示威暴潮爆發後,統統淪為林鄭月娥身後的布景板,止暴固然如林鄭所說單靠警隊,就算紓困措施亦未見有任何良方妙藥,由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以至鄭若驊經常在網誌發貼「講咗嘢等於做咗嘢」,淪為與網民一般的鍵盤戰士,比坐而論道更悲哀的坐以待斃。最高級的幾個官員都是這副德性,試問下屬以至基層公務員,又會付出多少心機與市民群策群力、共度時艱呢?任它經濟低谷,百業蕭條,失業率飆升,都打不破政府工的鐵飯碗,「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風高浪急,明哲保身,不少公務員都奉為金科玉律。
官場中人有些擺出「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姿態,公務員有所謂政治中立的守則,所以大條道理不走出來表態支持政府,但亦有不少政府人員好像中了邪,「身在漢營心在曹」,與示威者沆瀣一氣,先後有聲稱超過五十個部門的人員聯署或隱名上載職員證,公然與政府對着幹,八月初更發起集會,要求政府回應民間的五大訴求。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羅智光雖然向全體公務員發表聲明,重申公務員必須對在任的行政長官及政府完全忠誠,若有任何公務員違規,政府將會嚴肅跟進,但不知羅局長究竟如何跟進,只見依然有不少公務員參與示威行動,成為「黑色恐怖分子」,官媒亦對此表示痛心。上周又有政府禮賓處的文職人員涉嫌參加非法集會被捕,一度傳出是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張建宗立即出來「割席」,強調該名公僕雖在編制上是他下屬,但並不在他私人辦公室或與他日常工作相關。
無論張建宗怎樣推卸,身為政務司司長,領導無方,對公僕「叛變」責無旁貸。這個官場老油條,多年來善於玩躲避球,左閃右避,不做不錯,少做少錯,爬到上第二把交椅,便抱着等退休心態。林鄭月娥起初對暴徒「跪低」,正中張的下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願得失任何一邊。可是隨着暴力升級,更加需要警隊加大鎮壓力度,林鄭政府要擺出強硬姿態支持執法,張的怕事態度便格格不入,元朗7‧21襲擊事件,警方處理手法惹起社會人士不滿,張建宗就事件代警隊向市民道歉,結果激怒警隊,多個警察工會要求張建宗道歉及「退位讓賢」。張連忙撲火,與警隊高層及多個警方協會見面和溝通,並改口說「現在我們向前望,大家不要再糾纏7‧21我當時的說法」。
事件引起各界爭議,反對派更借機挑撥離間,說警察「以下犯上」,基層警務人員組織竟敢批評官階高數十級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警權比政府更大。不知張司長聽了心裏感受如何,市民看見司長的窘態,應該會為這個政府感到悲哀,對暴徒跪低放生,司長甚至特首要看警員臉色,左右不討好,裏外不是人,一群行屍走肉管治香江,無心抗暴,七百萬人無辜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