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房署居家安老淪口號「等你跌完先防跌」

本港每年約有三十萬長者曾經跌倒,嚴重甚至致死。雖然政府提倡「居家安老」,房屋署聲稱公屋長者住戶毋須轉介,可獲免費加裝浴室扶手等防跌設備。但獨居長者指房署要求醫護轉介才進行改裝工程,曾多次跌倒後幸得社區組織安排職業治療師,才獲加裝扶手;有長者因難於家中洗澡,寧願到體育館洗澡。立法會議員批評房署安排混亂,關注團體批評申請手續繁複,建議政府主動識別高跌倒風險長者並提供協助。

「最嚴重行都行唔到,坐骨去到腳趾公都麻痹。」獨居長者羅婆婆現年七十二歲,患有坐骨神經痛多年,平衡力差容易跌倒,更引致失禁,要頻頻上廁所。然而,其位於觀塘彩福邨的單位,因未獲房署資助安裝扶手,她每次如廁均需以洗手盆借力站立;加上浴室面積窄小,環境又濕,她難於家中洗澡,故去年起寧願隔數天到體育館洗澡。

婆婆出事才轉介 加裝扶手浴椅

多年前不少長者因公屋浴缸太高,意外頻生,在社會人士爭取下,近年房委會免費為長者及傷健人士於浴室安裝扶手及把浴缸改裝成淋浴間。今年五月,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在回答立法會議員的書面質詢時,亦表明有關工程毋須醫護人員、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或社工轉介。

不過,不少屋邨長者住戶卻指房署「講一套、做一套」,往往出事後,經醫院安排職業治療師上門評估及轉介,才會免費進行改裝工程,而且工程涵蓋範圍狹窄,未有顧及長者需要。七十八歲的譚婆婆,居於藍田平田邨,為獨居綜援長者。一四年她於家中跌倒,當時更無法按平安鐘求救,幸獲保安巡邏時發現。該次意外導致她的左手及左腳骨斷裂,需住院六個月,出院後醫院曾派人上門評估,並於浴室加裝扶手及浴椅。

惟患骨質疏鬆症的譚婆婆仍多次跌倒,坦言只在浴室加裝防跌設備並不足夠。其後她獲社區組織協助,找職業治療師上門評估,再轉介房署進行工程,將原有的木門改裝成摺門,以及加裝門邊扶手,「請物理治療師好貴,要佢哋出信畀房署維修部先裝到。」

年逾4萬人跌倒送院 300人離世

醫管局數字顯示,每年有兩至三成長者曾經跌倒。另外,每年逾四萬四千人因跌倒住院,近三百人因而離世,當中八成為長者。長者跌倒不但影響其活動及自理能力,更有機會入住院舍,增加社會成本。

「裝個床欄、扶手、浴椅都係幾千元,但長者跌倒隨時住幾個月醫院。」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連瑋翹指,不少基層長者是公屋住戶,惟申請改裝工程手續繁複,需先輪候骨科門診,獲轉介職業治療師並上門評估後,房署才會替住戶進行工程。「等你跌完先同你防跌,長者跌親入院拎醫院信仲快啲。」他建議政府主動為長者評估跌倒風險,資助家居改裝工程及購買防跌用品,預防長者跌倒。

立法會議員李國麟指,現時房署為長者住戶免費改裝的工程範圍模糊不清,「住戶唔知邊啲係房署幫手整,邊啲唔係,要多加宣傳向街坊解釋。」他續指,扶手安裝的位置、高度等需職業治療師專業判斷,惟長者不能直接向職業治療師求診,加上公營服務輪候時間長,故現時大部分長者只好透過社區組織或區議員協助。

房署稱沒統計長者輪候時間

房署發言人表示,房委會有一套既定政策,為居住於公屋單位的長者及傷健人士進行單位改裝或調適工程,有需要人士可向相關的屋邨辦事處提出申請,一經批准,工程一般可在兩至五個星期內完成;該署並無統計有關長者租戶輪候時間。至於其他改裝工程,房委會會按個別個案的實際需要,決定是否需要徵詢醫務人員、職業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的意見。

圖:關萬亨、朱偉坤

文:江潮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