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藥協作緩化療副作用

癌症是香港頭號殺手,部分患者因擔心中西藥相沖,不少延至病情晚期才向中醫求診。香港防癌會-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中心(中心)多年來致力推動「中西醫藥協作」,通過九年的臨床觀察,中心發現中醫藥可減輕西醫治療癌症的副作用,增強患者的免疫力,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首席講師劉宇龍更指,中醫的針刺配合中藥治療對緩解接受化療患者的副作用有明顯效果,愈早開始治療,效果就愈好。

中心迄今已成立十周年,該機構認為,中西醫在癌症治療方面可說各有各崗位及角色,西醫屬單靶向,即透過外科手術、化療、電療或標靶治療清除癌細胞為目標;而中醫藥屬多靶向,改善患者整體健康狀況及提升身體自愈功能,可增強免疫系統,減少癌細胞不受控生長及轉移。

針刺配合 愈早治療效果愈佳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中心於○九年至一八年進行為期九年的臨床觀察,結果顯示中藥配合針刺能紓緩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麻痹,以提升患者免疫力。劉宇龍解釋,目前常用的化療藥物包括紫杉醇類、生物鹼類和鉑類等,部分會引致周邊神經病變,如手指、腳趾對稱性麻木或疼痛等症狀,但中醫的針刺配合中藥治療,對紫杉醇及草酸鉑引起的初期周邊神經毒性療效較好,愈早展開治療,效果更佳。

三大方向發展 提升生活質素

他鼓勵癌症患者積極接受「中西醫藥協作」的治療模式,有助按時完成西醫療程,從而提升生活質素。目前肺癌、大腸癌、鼻咽癌及乳癌是較常結合中醫藥治療的癌症。目前,中心推動的「中西醫藥協作」治療癌症正循三大方向發展:減輕癌症症狀或治療帶來的副作用;提升患者免疫力,以按時完成整個療程;控制腫瘤增長甚至縮小。

香港防癌會主席朱楊珀瑜指,治療癌症時,中心亦主張參考患者的西醫病理報告,藉此作出更準確診斷,有需要時,更可做到中西醫無縫商議,為病人制訂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