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活模式中風風險減7成

衞生防護中心最新一期《非傳染病直擊》探討本港腦中風發病情況,指腦中風多由高血壓、吸煙、飲酒、缺乏運動及肥胖等後天因素造成,該症亦導致本港每年超過三千人死亡。應對中風的最佳策略是改善生活飲食模式,有研究證實,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一族,奉行健康生活後,中風風險可降低七成。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腦血管疾病是本港第四大致命疾病,每年超過三千人死亡,八成五個案是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衞生署早前的調查發現,本港十五歲或以上人口中,百分之一點四曾被診斷中風,而且,任何年齡層均可能中風,即使初生嬰兒及兒童也不例外。中風有先天性因素,包括家族病史及遺傳性疾病,但大部分病例是後天因素造成,最常見是高血壓。

中風主要分兩類,分別是因腦血管受血栓阻塞腦部血液流通導致的缺血性中風,以及因血管破裂以致輸往腦部的血液中斷的出血性中風。短暫缺血性中風十分常見,又被稱為「小中風」,患者腦部血液供應因臨時的血栓而短暫受阻,通常持續少於廿四小時及不會對腦部造成永久性損害,但會增加之後中風的風險。國際研究發現,有百分之九出現「小中風」的人,五年內會中風。

或導致殘疾 嚴重可猝死

防護中心表示,中風可導致各種程度的殘疾,例如半身不遂、說話困難、大小便問題等,嚴重中風可致猝死。要降低中風風險,醫學界認為最有效是實行健康生活模式,包括不吸煙或戒煙,因為有研究證實,煙民戒煙五年後,其中風風險可降至與非吸煙者相若。

戒酒及均衡飲食同樣重要,健康貼士是每日需進食至少五份蔬果,不應攝取多於五克鹽;同時要減重及管理體重,肥胖是中風重要成因,防護中心建議亞洲人體重指標(BMI)應維持在18.5至22.9之間,男性腰圍應少於三十六吋,女性少於三十二吋;至於定期的體能運動,更可降低中風風險約兩成七。防護中心指出,勿小覷這些生活習慣的改變,有前瞻性研究發現,患心血管疾病的中年及年長男士,奉行健康生活模式後,可降低中風的風險達七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