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生多宗夜潛致命意外,惟本報記者連日深夜直擊,發現西貢及大埔一帶夜潛熱點仍有不少夜潛客,部分人懶理海底危機四伏,有人只穿背心短褲捉蟹;亦有人「單人匹馬」前往夜潛,未有旁人照應。有潛水專家指,近月是潛水旺季,海床魚獲甚豐,惟相關意外黑點海床呈暗斜而易生意外,加上泥漿容易啜住雙腳,大大增加遇溺機會。
日前凌晨一時,大埔三門仔對開水域有兩點微弱光線於水面閃爍,記者循光線方向走近,於石灘上發現有兩名青年於水中夜潛。現場所見,兩名男子年約三十歲,有佩戴潛水鏡,惟兩人均沒有穿着具浮力的潛水衣和蛙鞋,其中一人更只身穿背心短褲,並一直潛往水底摸蜆及捉蟹,再將收穫放進水面的發泡膠箱,二人漸漸愈潛愈離岸,最終夜潛近兩小時方返回岸上。
至於大埔沙欄亦有夜潛愛好者的蹤迹,「同朋友夾唔到時間,惟有一個人嚟潛,都聽過有人喺度發生過意外,自己會小心啲。」陳先生(化名)指,自己對夜潛有一定經驗,加上會穿上整套潛水衣、褲及蛙鞋,而且只會到水深不足兩米的近岸水域活動,故他認為情況相對較易控制。
「捉咗啲花蟹,有啲魷魚,呢邊都幾多嘅,慢慢潛,自己當運動。」陳指,他一般會於深夜時段到沙欄潛水,會挑選沒有下雨及較小浪的日子,他又認為,穿着適當的裝備落水最為重要,「水底下面其實咩都有,好多尖石蠔殼會整損你,千祈唔好大意,潛水衣除咗有浮力,仲可以保護自己身體,一定要着。」
「我哋嚟當游吓水,強身健體,都會注意安全。」另一夜潛熱點西貢亦是意外黑點,日前李先生和朋友一同到銀線灣夜潛,他向記者表示自己是夜潛新手,所以會做足安全措施,離岸時必會穿上全副潛水裝備,亦會留意水面情況,量力而為,「有時好容易會一邊捉一邊唔覺意會行出咗,我自己會好留意,盡量行到米半深左右就唔再出,總之企番直個人就抖到氣嘅高度。」
香港潛水訓練學院創辦人李健光指,這類夜潛活動和一般行內稱為浮潛的目的不同,「浮潛主要係透過佩戴潛水鏡呼吸管,令你可以望落去海底嘅世界,觀察魚同珊瑚,而潛落去目標係捉蟹嘅呢種活動,因為一般都係行出去岸邊,雙腳係掂地嘅,我哋會叫做岸潛,呢種夜潛聽落係人都做得,但係往往係好危險。」
李解釋指,三門仔及沙欄泥灘因有大量花蟹出沒,容易捕捉而成為夜潛捉蟹熱點,但又因海床多纏繞物,海床呈暗斜而易生意外,加上泥漿容易啜住雙腳,若不能及時將腳抽出來,將導致遇溺,過去亦發生多宗夜潛死亡事故,「仲有一樣係好危險嘅就係呢啲近岸夜潛,有時潮退嗰陣落水捉蟹,以為好近岸,點知諗住上岸嗰陣遇上潮漲,發現嗰陣可能已經唔夠體力游番上岸。」
按消防處資料顯示,今年首六個月墮海拯救事故(包括夜潛意外)有四十二宗,去年全年有八十七宗,比前年的八十一宗有上升趨勢。
圖/文:專案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