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二十一年,政府管治無能,社會亂象叢生,港人叫苦連天,本報特別設立「香港沉淪」評論版,一方面揭示亂象根源,全方位監察政府施政,同時讓社會各界就不同議題表達心聲,包括提出可行政策或建議,為現時紛亂不休的政治、經濟局勢,以及市民關心的民生議題把脈。
近年,不少居民都反映鼠患情況有惡化趨勢,早前沙田瀝源邨便有店舖被發現有大量老鼠四處出沒,新東多個屋邨亦長期受鼠患困擾,特別是位於舊區或較多食肆的地區,更出現老鼠「擅闖民居」咬傷居民和破壞家具的情況,但市民自行放置老鼠藥亦成效不彰。
根據食環署今年初公布的「鼠患參考指數」,二○一七年下半年的整體鼠患參考指數為百分之三點五,與二○一六年同期百分之三點四相若,惟政府表示只有指數達百分之二十或以上,政府才會成立聯合專責小組,展開防治鼠患特別行動,包括全面加強滅鼠、改善環境和潔淨服務,以及在社區推廣防治鼠患訊息。
雖然上述數字看似不高,但不少人質疑數據未能完全反映實際情況。審計署早在二○一四年便批評食環署在過去十年間一直沿用相同的四十一個地點進行監察,覆蓋範圍嚴重不足。事實上,鼠患檢測點容易受到不同環境和人為因素影響,例如後巷的食物殘渣和垃圾有可能降低鼠餌的吸引力,而政府統計亦沒有考慮上述指標作出適當調整,因此採用鼠餌被老鼠咬囓的比率作為指數就未必準確,可能會低估情況的嚴重性。政府應檢討現時鼠患監察計劃的成效,考慮擴大監測範圍的覆蓋網絡,並採取更全面可靠的指標,加強防控工作。同時,筆者認為政府要研究成立控鼠辦或聯合專責小組,加強監察公私營街市及其他鼠患黑點。
本港鼠患多年來一直沒有解決,政府只懂沿用過往滅鼠方法,包括使用捕鼠器和加強清潔街道等,是治標不治本,無法根治問題。食環署現時對鼠患問題束手無策,政府應考慮成立控鼠辦或聯合專責小組,增加資源利用新科技協助處理鼠患問題,新加坡有公司利用傳感器偵測老鼠活動,包括牠們的行徑路線和使用次數,以找出鼠患源頭加以杜絕。再配合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們可以掌握老鼠的活動蹤迹,甚至能夠構建預測老鼠活動的模型,提高滅鼠的效率。美國紐約政府亦採取新型無毒鼠餌,透過損害老鼠的繁殖功能,長遠控制老鼠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