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首條大型活化明渠啟德河的排洪改善工程下月完成,渠務署署長唐嘉鴻指屆時將可抵擋二百年一遇的洪水,三年前彩虹道變彩虹河的水浸奇景不會再現。
渠務署二○一一年十月起分階段展開啟德河改善工程,包括挖深一段由黃大仙警署至太子道東長約一點一公里的河道,並於彩虹道地底建造一條長約四百米的箱形暗渠,紓緩黃大仙及新蒲崗水浸風險。
渠務署將啟德河活化成市區綠化河道走廊,包括在兩旁種植簕杜鵑、河道上加設仿石,讓小白鷺在石上棲息,另於中游較闊位置設立水生種植場,包括種植原生紅樹林品種,渠務署更特別保留有七十年歷史的麻石牆。唐嘉鴻指由於啟德河主要功能仍是排洪,洪水八分鐘即可上升一米,因此市民不能近距離親水,但署方會設四個觀景台讓市民欣賞河道。
早前有網民上載短片,片中見到啟德花園對出的啟德河驚現大量鰂魚,唐指工程前後曾發現大量魚,估計至少有七種,包括鰂魚及烏頭,又指當時正間開河道,因此需將魚群運往另一有水區域。啟德河的水質雖有改善,但河內魚類是否適宜食用仍是疑問,唐指自己並非魚類專家,但他不時見到有人在附近垂釣,相信釣魚人士會更清楚有關魚類是否適宜食用。
另外,雨季將至,渠務署今年再消除大埔洞梓路水浸黑點,令全港水浸黑點減剩六個,當中包括已完成改善工程的大埔汀角路及灣仔摩理臣山道與立德里交界。另有四個水浸黑點已開始第一階段改善工程,包括大埔林村谷盆地、元朗新田石湖圍、南區薄扶林村及尖沙咀漆咸道南(介乎加連威老道與柯士甸路之間)。為應付極端天氣威脅,渠務署的緊急應變隊已增加至約五十隊,負責在所屬範圍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