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愈洗愈傷 純屬謬誤

狗年化解犯太歲,洗牙可擋「血光之災」?當然只是民間傳言,但反映不少人對洗牙有「血淋淋」印象,甚至擔心牙肉受損,牙齒鬆動、牙縫變大。香港牙周病學及植齒學會會長、牙周治療科專科醫生馮建裕說,洗牙「愈洗愈傷」屬謬誤,洗牙後出血的真相與細菌入侵、牙石積結和口腔發炎有關,更可能是牙周病先兆。市民應每隔半年至一年洗牙,預防牙石和牙周病。

嚴重牙周病需拔牙

馮建裕說,不少人洗牙後聞到口腔有陣陣血腥味,其實反映日常口腔護理欠佳,孳生細菌,令牙菌膜鈣化結成牙石,引起牙肉發炎腫脹。當牙醫使用高頻率震動洗牙儀器,噴水沖洗和震走牙石,觸碰到發炎血塊,便造成流血現象。洗牙後流血愈多,或反映牙肉發炎愈嚴重。

一般人洗牙後牙肉流血三十秒至一分鐘會停止,輕微牙肉發炎亦可於五至七天消退。若流血持續,可能是牙周病徵狀,牙肉受細菌入侵,引起慢性發炎。牙肉及牙骨亦會逐步收縮,出現牙周袋,牙齒變鬆,牙腳象牙質外露,容易感牙齒酸軟。情況嚴重者需拔牙,無法補種。

震走牙石再經拋光

洗牙後牙齒變得鬆動、牙縫變大?馮建裕解釋,其實是長時間沒有洗牙所造成的錯覺,洗甩牙石後,令牙齒問題原形畢露:「以為隻牙洗薄咗,洗鬆咗,其實只是洗走了一層厚厚牙石。」在牙醫嚴謹操作下,洗牙儀器「震」走牙石時,並不會傷及牙齒。經「拋光」程序,更可清除牙齒上非天然污漬,回復原有色澤。

每年最少洗牙一次

洗牙除為清除牙齒污垢,牙醫亦會使用探針檢測牙齦健康,例如查看是否有牙周袋,並按牙齒污垢分布找出病人日常刷牙方法錯處。馮建裕建議,市民每年最少應洗牙一次,經常吸煙、飲酒及刷牙習慣欠佳者,更應每隔半年洗牙。平日應每天早晚刷牙,並正確使用牙線或牙縫刷清潔。味道酸甜食物宜盡量少吃,減低牙齒酸蝕和蛀牙機會。

記者 關琛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