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炒熱氛圍有難度

社會氛圍及大氣候對選舉有直接影響,這是政界的普遍認知。回歸二十年的經驗是,社會對立以至嚴重撕裂,必會激化選舉氣氛,泛民陣營獲益良多。所以每逢立法會或區議會換屆選舉前夕,泛民政黨都會想盡辦法,炒熱某些政治議題,務求刺激選舉氛圍,推高投票率。事實每每證明,此策略頗為有效。

一四年佔領運動之後,先後經歷區議會及立法會兩次選舉,當時政治氣氛都被炒熱,如果把去年初的新界東補選也涵蓋在內,理論上泛民陣營的成績應該不錯才對,但事實卻是差強人意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是後佔領時代,泛民陣營碎片化,「大台」被拆,誰也不代表誰,結果黨派間暗中角力,甚至互相拆台,即使選舉氛圍白熱化,亦被撕裂因素抵銷,讓對手漁人得利。若問明年三月補選期間的大氣候如何,相信其熱度不如往昔。泛民兩大板塊,傳統派與自決派之間的互不咬弦,則局面依舊,恐怕選情不利將成現實。

前朝梁振英離任,今朝林鄭月娥上位,泛民失去了「假想敵」,新政府吹和風,以改善民生為施政重心,政治上採忍讓策略,避免行政立法關係持續繃緊,即使近期「修規大戰」上演,政府亦極力隱身,目的顯然是要避免令社會對抗局面再次形成。

民調顯示主流民意(接近五成受訪者)支持修改立法會《議事規則》,減少拉布之傷害,客觀折射出民意期望讓和風繼續吹。泛民要炒熱選舉氛圍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