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聲稱積極覓地建屋,但原來得個講字!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日最新公布,長遠房屋策略提出未來十年興建廿八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建屋目標,目前覓得的土地只夠興建廿三萬六千個單位,尚欠四萬多個單位,數字竟與去年底公布的相同,反映政府覓地一年毫無寸進。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在公屋建屋量嚴重不足下,施政報告仍在公屋的「水塘」內「抽水」改作出售之用的綠置居,質疑政府「神志不清」,令公屋輪候時間雪上加霜,估計公屋輪候冊平均輪候時間今年底勢破五年大關;有議員更質疑政府「假大空」。
事實上,房委會數字顯示,未來五年公營房屋建屋量每年均不達標,無法追上每年興建二萬八千個單位的長策目標,二○二○/二一年更跌至近年新低,公屋及居屋分別只有一萬一千九百個及六千一百個單位,即該年度合共提供的單位一萬七千九百個,達標率不足六成四。
公屋供應不足,加上租金高企令不少基層市民爭相申請公屋,公屋平均輪候時間近年屢創新高,去年六月起衝破平均四年的大關,截至今年六月底,平均輪候時間更達四點七年,公屋申請數目增至廿七萬七千多宗。
特首林鄭月娥昨稱要達到三年上樓目標最重要是土地供應,政府已提出很多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但指社會仍未有共識,故難承諾做到三年上樓。陳帆解釋施政報告的房屋政策時則指,香港現時的房屋問題是多年來供求失衡所致,惟土地供應已出現樽頸,承認現時覓得的土地距離長策目標尚欠四萬四千個。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出席同一場合時亦指房屋單位不但短期供應短缺,長遠亦都未見足夠,料短中長期合共提供六十萬個住宅單位,但是與《2030+》概念藍圖估算的一百萬個需求,仍欠四十萬個單位。
公屋嚴重短缺,施政報告提出明年底將四千八百個位於火炭的公屋單位轉作綠置居出售,並考慮將綠置居恒常化。陳帆堅稱對公屋輪候冊無影響。他解釋,截至本月初已有七百多個購入綠置居先導計劃新蒲崗景泰苑的業主退還公屋單位,有關單位將陸續分配予輪候公屋市民,單位分布在不同地區,可滿足輪候人士的意願,但他承認收回單位時要花約六周時間裝修,「(公屋輪候)唔會快咗,但亦唔會慢咗」。
陳帆表示難以估計綠置居日後銷情,但從先導計劃超額申請十八倍,估計有一定需求,日後如需求減少,有關大廈亦可轉回公屋。至於為何不等待房委會明年完成綠置居檢討才提出新一期綠置居選址,他指政府只提出建議,仍有待房委會討論。
立法會議員柯創盛認為,面對土地不足問題,政府應加快搵地,才可以解決建屋需求,並非在施政報告提出「假大空」不切實際的建議。
立法會議員兼房委會委員尹兆堅狠批政府在房策上神志不清,不滿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以置業作主導,但漠視基層的房屋需要,「點解中產人士可買首置盤,公屋戶中稍為有能力又叫人買綠置居,但係完全無提點樣覓地同增加建公屋,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反而係乞兒兜內拎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