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和平獎嘲諷意味濃

朝核問題陰霾不散,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日前宣布將本年度和平獎頒給反對核武的民間組織「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CAN),肯定其促成《禁止核武器條約》的努力。讚美之聲猶在耳,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開腔,明言ICAN敦促擁核國家盡快簽署落實禁核條約是不切實際,對委員會的決定嗤之以鼻。

和平獎的頒發往往為人詬病,一二年歐盟獲獎,委員會稱讚其六十多年來在歐洲最血腥戰爭敵對國家間的和平與和解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恰在其時,歐盟因歐元區債務危機內訌不斷,德國為首的歐元區富國被指欺壓債台高築的希臘,硬要其執行嚴苛的緊絀支出措施,導致民間慘劇不斷。在歐盟內部恃強凌弱爭議聲中,委員會的頒獎決定被指是對歐盟維和能力不進反退甚至所剩無幾的另類嘲諷。

斯托爾滕貝格的批評,再次道出委員會思維「離地」的弊病。斯氏當日發聲明指出,他歡迎委員會關注禁止核擴散問題,但ICAN協助促成的《禁止核武器條約》並非裁減核武行動的正確道路,裁減核軍備的行動,必須將現實安全環境納入考慮。斯氏想表達的是,在核武世界的恐怖平衡格局下,只要有其中一方或一人不肯交出核軍備,那麼,其餘各方必定會保留最基本核力量,確保玉石俱焚毀滅全球王牌在手,無人因擁有核武獲壓倒性力量。

從當年烏克蘭於蘇聯解體後交出核武,落得今天克里米亞半島被俄羅斯「收回」反擊乏力一幕,到利比亞狂人卡達菲因為主動放棄核計劃,一一年於北約空襲炮火中被反政府武裝殺死一役,「核武在手誰敢埋身」的現實赤裸裸呈現世人眼前,諾獎表揚ICAN禁核,不就是提醒世人裁核之路永遠無終點、了無盡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