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康文署與救生員的僵局

每逢夏日,不論泳池及海灘都會吸引數以百計的市民前往,而安全的適泳環境則需由救生員來維持。本港的公眾泳池及海灘是由康文署負責,當中救生員屬於公務員架構內的「技工」職系,以致工資長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加上近年亦時不時發生救生員不足的情況,導致部分泳池及海灘需要暫時關閉。面對種種問題,當局理應責無旁貸。

拒設學院 工會不滿

於上個月,有女童於某一泳灘遇溺,在搶救的過程中懷疑有救生員不當使用心臟去顫器,最終抵達醫院後證實不治;及後再有救生員被指未有將血壓異常的泳客,送往醫院進行檢查,均使外界對救生員的急救知識產生疑問。有見及此,相關的救生員工會向當局表示,希望能夠設置「救生員訓練學院」,以使行內人員的水平獲得提高之餘,亦能使救生行業更為得到重視及認證。不過,康文署卻拒絕正面回應工會的訴求,迫使工會發起按章工作的行動,例如停止提供醫療氧氣等,直到當局能為救生員提供更專業的訓練指引,以免再因懷疑救生員使用醫療器材不當而引起外界不必要的誤會。

事實上,除救生員的訓練專業化外,工會與當局關於人手的問題,亦已展開長達十多年的「拉鋸戰」,到目前為止亦未得到充分的解決。根據救生員工會所指,康文署現時管理多個泳池及海灘,需要救生員的人數約為兩千一百個,但現時卻只有一千八百多人在崗,尚欠二百多個的人手。就以九龍公園為例,設有主池、訓練池、跳水池及形狀不規則的嬉水池,需要大量救生員監察巡視不同的範圍,但每天當值人數均欠二十多人,故只能局部縮減部分泳池的開放時間。同時,由於工會的訴求長期得不到回應,不時仍會發動「野貓式」的工業行動,出現某個泳池及海灘集體告假的情況。

不過,政府上個月在回應議員質詢時,卻指公務員體系內的救生員人數自二○一○年起已穩步錄得增長,由過去八百九十三名,增至二○一六年的一千一百六十二名,升幅達到百分之三十;加上季節性非公務員合約的救生員,總數已接近滿足全港公眾游泳設施的需求。面對政府以數字式作出的回應,究竟是工會有理還是康文署有據,作為普通市民又的確難以分辨,但兩者長期無止境的爭拗,最終損害的還是大眾利益。

技工待遇 忽視專業

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救生員的工作與性命攸關,可謂相當重要。現時,同為救急扶危的救護員,所接受的訓練是相當具系統性,不但由醫管局專業醫生負責設計課程,而且還不時加入新的知識改善技能。另外,救護員的待遇亦比救生員為高,一般員佐級的救護員頂薪能達到二萬七千多元。相反,當局現時對救生員的管理思維仍停留於數十年前的模式,視救生崗位為「技工」職級,入職條件只需小學程度,忽視其救急拯溺的重要性,致使平均工資約只為一萬五千至一萬九千元不等。

事實上,救生員的工作相當專業,既需懂得在水中拯救傷者,又需對遇溺者施行急救,有時於水中甚至面對人身安全的風險。救生員工會要求設立「救生員訓練學院」可謂無可厚非,亦是長遠應有之舉,是對保障泳客及救生員安全的必要措施。政府現時對工會的訴求愛理不理,是削弱救生行業的專業性,亦是對救生員的不尊重。不過,造成今天時有工業行動的僵局,工會及政府雙方都有責任,不能將責任完全歸咎於任何一方。

也許,救生員的訴求無他,就是欠缺一種「尊重」。試想想,政府部門當中有哪一種「技工」,需要冒生命危險救急扶危?可能就真的只有救生這種「技工」,但當局卻視若無睹,導致多年來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