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專家:水塘淡水魚易染寄生蟲

水塘釣到的淡水魚變成餐桌上美食,隨時感染寄生蟲?有專家指淡水魚比海魚容易受感染,因水塘的淤泥積聚過多養分,令寄生蟲容易孳生,但有醫生卻指,無論是海水魚或淡水魚,若魚未經煮熟,進食風險同樣甚高。

「一般水塘、魚塘都屬於淡水,由於嗰啲水唔會流動,淤泥自然可以積聚到好多營養物質,孳養大量細菌同寄生蟲,當佢哋數量太多嘅時候,就會寄生喺魚類身上。」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稱,反之海洋面積較廣,海水遠比淤泥多,加上海水流動,故寄生蟲較難有機會向海魚「埋手」,海水魚染病機會少,市民感染寄生蟲的機會自然大減。

未經煮熟風險高

惟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蘇文傑指出,若進食未經煮熟的魚類,則無論海水魚或是淡水魚,染上寄生蟲的風險一樣高。蘇稱,中華肝吸蟲卵多見於淡水魚,進入人體後會寄生於膽管內,會令患者出現發燒及右上腹疼痛等徵狀,嚴重感染會令膽管內壁細胞,演變成癌細胞,終致膽管癌。至於一種名為海獸胃線蟲的寄生蟲,宿主則為海魚,包括港人常吃的三文魚、吞拿魚等。如進入人體則會出現腹瀉劇痛、嘔吐及急性腸胃炎,醫生需替病人照胃鏡清除寄生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