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香港的論述不少,除了「港獨」無出路之外,經濟方面的「粵港澳大灣區」的提法,吸引三地的政商界人士關注,是自然的事。「大灣區」的戰略性地位據悉已提升至國家層面。
大灣區主要包括「二區九市」,即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及肇慶,大灣區其實就是珠三角的核心地帶。
粵港澳關係錯綜複雜,既有競爭也有合作。大灣區是一個新的提法,要處理好跨境問題,同時也要協調好珠三角九個城市的利益衝突,絕非易事,即使中央有心做好促進工作,亦極富挑戰性。港珠澳大橋的興建,當年就涉及所謂涵蓋深圳在內的「雙Y方案」,最後因為本港大財團之間的角力,更牽涉深圳與廣東其他城市的複雜微妙角力,最後由中央出面擺平,採「單Y方案」,放棄深圳,但後遺症不少。
粵港澳三地各有獨特優勢,互補性強。香港服務業及金融業走出前列,深圳高科技及新興工業具有明顯優勢,加上澳門的旅遊業,三地合作則競爭力確實無與倫比。但三地的政治制度及社會環境大不相同,且涉及跨境合作。政府間的忠誠合作,與業界之間的溝通合作非常重要,要避免不必要的惡性競爭。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首次列入政府工作報告,意義非比尋常。三地政府應該在中央的統籌協調下,分階段逐步推動落實相應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