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估錯常態 理財緊箍

港府近十年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估錯數」已是新常態,即低估收入,高估支出,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對此責無旁貸,據報累計估少五千四百多億元盈餘,平均每年估少逾六百億元,令庫房持續水浸。「估錯數」顯而易見衍生兩大問題,第一,政府連續多年「估錯數」,如同時想保持收支平衡,加上每年一次性「派糖」紓困措施,對於新一年新增開支的空間,無形中有所局限。

外界對「估錯數」變相令理財上出現猶如緊箍咒的疑慮,已是講到口水都乾,政府財金部門每次都說受惠於超出預期的賣地收入、稅收有進帳,加上香港是外向型經濟、外圍有不確定因素等,試圖合理化「估錯數」的常態。其實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去思考有否修正辦法,其中一個可以考慮的做法,是中期檢討財政預算。理論上,有多半年的數據對於估算有幫助,且對於下半年的用得其所有一定參考作用。

第二,政府理財年年收支平衡的迷思。眾所周知,收支平衡對於一間公司來說,是理所當然的理財哲學,然而對於一個政府來說,需要時就要加大力度投資未來,服務市民,是應有之義,如有年年做到收支平衡的緊箍咒,過分「原教旨主義」的思維,似乎與時代脫節。對此,新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打破沉默提出新觀點,指政府理財未必要每年收支平衡,過往經驗顯示或可以十年為限,又強調最緊要意識到花錢要適度。

陳茂波於此時提出這個觀點,可引起一定的社會討論,特別是各界對於《基本法》量入為出、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等內容,各有各解讀。再說,陳只餘下四個多月任期,沒有包袱,可以大膽去領導討論,如經廣泛討論到達成理財新哲學,陳或有機會過渡至下屆政府落實執行。究竟鋪出新的理財康莊大道,誰人會是新掌櫃,很快就會揭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