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近憂亦有遠慮,何況是擔大任的政府。政府庫房年年水浸,表面看頗為風光,但由於收入愈益依賴幾項直接稅及賣地的收益,長遠而言,稅基過於狹窄而潛存隱憂。多年來稅務專家及會計界敦促應研究擴闊稅基之策,預算案終於提出成立稅務政策組認真研究對策。
國際大環境在不斷改變,特朗普高舉「美國優先」大旗,英國脫歐將成事實,貿易保護主義與民粹主義高唱入雲,未來國際貿易及金融環境出現巨變的可能性不能排除。香港作為一個開放的小型經濟體,容易受外圍因素影響,政府必須早作綢繆,毋庸爭議。
預算案提及個別歐美國家考慮下調利得稅以加強競爭力,對香港肯定帶來挑戰。香港的薪俸稅與利得稅在亞洲區內屬於極低水平,要再下調有難度,除非能開徵新稅或引入新興產業以增加競爭力,否則以現時狹窄的稅基,隨時進退失據,陷於被動。新加坡早前發表年度財政預算案,取態非常積極,個人入息稅退稅高達兩成,首次置業的夫婦購買二手樓可獲多達約二十七萬港元的津貼。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引入新稅種毫不手軟,政府提出從二○一九年起,向直接排放溫室氣體的設施(例如電廠等)徵收碳排放稅。
香港難以與新加坡直接比較,因為處境不同,但政府的決心與執行力,香港明顯遜於新加坡。稅務政策檢討涉及頗多事項,但未見向公眾交代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