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醫療投資不足

去年特區政府預留二千億元推行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今年財政預算案預留三百億元加強安老和殘疾人士康復服務,似乎政府在曾俊華把持下(也包括今年因陳茂波不可能改變曾俊華早已準備的初稿),預算中醫療投入的決心依然不足。一是為甚麼預留而不是即時決定投入?可能理由是政府還未有計劃或規劃,只有想法,便只是預留。二是這樣預留的範圍也似乎沒有對醫療發展作全盤考慮,只是拿出哪樣便做哪樣,或者是社會壓力大、批評多的便做。

今年的預算案說要有緩急考慮,預留資金發展便不是急,而是緩,緩至哪個程度呢?醫院是十年計劃,還有時限,安老等卻沒有時間因素,是明年、後年抑或是十年後?

特區政府承襲殖民地政府思維,具體而言是通過曾蔭權與曾俊華,落實在回歸之後對社會福利、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都是不願意由政府承擔,可削便削,不增或晚增、少增便胡混過去。梁振英政府有所改變,也只是開始。

以醫療為例,其中面對長者作為最大的服務群,特區政府還是拖拖拉拉地堅持保險來替代政府服務。醫療涉及生命,涉及心理生理健康,涉及家人的負擔,如精神病患者更可能涉及公共安危。香港公營醫療的成本效益居全球前列,以這樣高的效益、效率,為甚麼政府不盡快作更多投入,使長者為首的社會大眾的生命有更好的保障,也改善生活質素?不應預留而要即做,亦要增加醫護人員和相關的措施,錢應用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