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祥死撐:高價投地未必賣貴樓

雖然政府已先後多次「加辣」,但部分地產商、尤其是中資發展商,依舊視辣招如無物,多次以超出市場預期的價格在香港「掃地」,勢必進一步推高樓價。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坦言對地價屢創新高表示擔憂,呼籲市民置業要量力而為。發展局局長馬紹祥則死撐樓盤定價要視乎當時的經濟環境,高價投地不代表可高價賣樓。

鴨脷洲臨海住宅地日前被中資發展商以逾一百六十八億元標出,高出市場估價上限近五成,成為香港「地王」,令人質疑政府連串樓市辣招的成效。其實這已並非首次有中資發展商「掃高」本港土地,之前多幅以超高價成交的市區以至新界地皮,中標者都為中資財團或有內地資金參與。

陳茂波籲買樓要量力而為

陳茂波昨早接受電台訪問時,直言情況「令人有啲擔憂!」,除了對樓價的影響,亦會令政府再次「估錯數」低估盈餘。他承認現時房屋供應仍未能追上需求,但未來四至五年平均每年有兩萬個單位供應,若美國加息步伐加快,更會影響資產價格,呼籲市民買樓要量力而為。

馬紹祥在另一電台節目表示,鴨脷洲地皮位置優越,市場出價較高亦屬合理。他又指雖然地皮以高價標出,但出售時仍視乎當時的香港及外圍經濟情況、息口變化及市民承受能力等因素,過往紀錄亦顯示,高價投地不代表可高價賣樓。

他續指,下年度潛在可供應單位有超過三萬伙,市場有需要時可再加推土地,主導權在政府手中,但當局不會因為一、兩塊地皮的作價,而對未來的賣地計劃作出太大調整。

指外來資金增屬健康發展

對於中資發展商接連以高價投地問題,馬紹祥解釋,相對於本地發展商,中資發展商普遍缺乏土地存貨,若收購舊地盤發展,至少需五年,因此多選擇投地發展。他強調,政府的責任是確保土地供應充足,不會特別管制外來資金投地,認為市場近年有更多參與者,反令樓市多元化,屬健康發展。

對於「納米樓」問題,馬紹祥指這類小型單位的出現,反映市民承受能力不足,而去年落成的逾一萬四千個單位,面積低於四百平方呎的僅佔兩成七,近半數是介乎四百至七百呎,認為市場供應未有嚴重傾斜;當局將會視乎港人的置業需求,再決定會否於賣地時加入限呎或限量條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