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載銀礦洞美化得個殼

梅窩銀礦洞是本港碩果僅存、擁有逾百年歷史的人工採鑿礦洞,去年政府在礦洞外進行環境改善工程,鋪設磚路及設資訊板,但洞內環境則欠改善,鄰近村民批評洞內仍是泥地,每當下雨,雨水就會積聚,並形成水窪,導致蚊蟲孳生,嚴重影響環境,遊人亦不滿磚路僅鋪至洞口,變「遊人止步」。梅窩居民促請政府將銀礦洞列入古蹟,以便活化及保養工作,亦有助當區旅遊業發展。

銀礦洞是梅窩著名景點,早於一八八六年開始有大規模的採鑿工程,後因銀礦質素欠佳,於一八九六年停產。去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完成銀礦洞改善工程,美化洞外環境及改善休憩設施,包括在洞外鋪設磚路、重建涼亭、座椅及簡介銀礦洞的資訊板。但因下洞有蝙蝠棲息,蝙蝠身上或帶有害細菌及病毒,加上考慮到洞內的結構安全,當局拒開放洞穴供巿民入內參觀。

落雨積水孳生蚊蟲

記者近日到銀礦洞視察,及了解遊人評價。遊人梁小姐認為,現時政府所鋪設的磚路較以前泥地好,亦方便市民到洞口外拍照留念,但美中不足是磚路並沒有鋪設入洞內,令洞口滿布泥濘,「好污糟,唔會想行入去。」她認為,「應鋪入少少,等市民體驗多啲。」

遊人文先生則認為,現時新設的磚路太現代,與礦洞格格不入,「直情係大殺風景。」改用碎石鋪地會更好。他指,明白因安全考慮而不能入洞內參觀,不會因此失望。

窩田村村長鄧家洪亦指,銀礦洞美化工程有改善空間,如資訊板內容太少,遊人難以掌握礦洞歷史。磚路只鋪設至洞口附近,並沒有鋪設入洞內,內裏仍是泥地,每當下雨時,雨水就會積聚,成為一個個泥水窪,容易孳生蚊蟲,影響環境。他曾接觸多個政府部門,如食物環境衞生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民政事務署,要求進行定期清潔但不果。

居民促列法定古蹟

鄧認為銀礦洞歷史悠久,應進行文物價值評估,以評為法定古蹟,方便管理及維修,亦有助當區發展旅遊業,帶動人流。

鄧家洪認為,只需進行鞏固工程及封鎖洞內的井口,修建幾百米的長廊,就可供遊人入內參觀,了解昔日採礦的情況,他又指蝙蝠只在下洞棲息,不會影響開放的位置。

記者鮑旻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