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不幸患上末期腎衰竭,小小年紀要洗腎,犧牲了愉快的童年生活。香港小兒腎科學會主席賴偉明表示,部分腎臟出現先天性發育不健全的兒童,出世即洗腎,等候腎移植需數年,有人甚至等上十多年,「由小學等到大學畢業」。現時全港有卅名腎衰竭兒童要洗腎,每年平均六人可換腎。醫生呼籲市民支持器官捐贈,免除病童長期受洗腎之苦。
賴偉明指出,腎衰竭兒童中,四成屬於先天性泌尿系統或腎臟發育不健全,例如腎臟太小、只有一個腎臟和尿道阻塞等;慢性腎炎佔三成,包括原發性腎炎或由紅斑狼瘡引發;其餘屬遺傳性腎病和其他腎病。病童一般需洗腎至四、五歲,體重達十五公斤才能輪候換腎。
等候換腎期間,病童需洗腎清除體內毒素。賴偉明稱,兒童主要透過腹膜透析洗腎,俗稱「洗肚」。醫護會指導家長使用自動腹膜透析機,每晚為子女洗肚,翌日上午完成程序便可上學。曾接受腹腔手術或曾患腹膜炎的兒童,需採用血液透析,即「洗血」。他們放學後到醫院洗腎四小時,每周三至四次。
洗腎對兒童的生活有一定限制,賴醫生表示,身體接駁了喉管,病童要避免參與接觸性運動,例如足球、籃球,也不能游水。若要外遊,要選擇水源清潔的地方,出發前先聯絡目的地的洗腎中心作出安排。
日常飲食需要戒口,是腎病兒童一大挑戰。賴醫生說,兒童喜歡吃有味道的東西,若吃得太鹹,可令血壓上升。高磷食物例如朱古力和奶類食品;高鉀食物,包括香蕉和果汁,都要少吃,以免加重腎臟負擔。他們有時未必「聽話」,間中有兒童因吃得過鹹,引致血壓上升而入院。
香港腎科學會前會長馮加信表示,現時超過四千名成年腎衰竭患者在公立醫院洗肚,洗血的成年患者則超過一千七百人。他們的自理能力較高,每日可在家中洗肚三至四次。若他們不能在工作期間多次洗肚,可申請慈善基金資助,使用儀器在家中洗肚或洗血。不過,要協助患者根治腎衰竭,仍須靠腎移植。
香港腎科學會及香港小兒腎科學會為響應2016年世界腎臟日的主題「兒童腎病、及早預防」,與本版合作推出關注腎臟健康系列,連續四個周六刊登,讓公眾深入認識兒童腎病的成因、症狀及治療,建立健康生活。
記者蘇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