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禁區將解禁炮樓古蹟擬變食肆

【靜態組報道】第三階段縮減邊境禁區範圍下周一正式實施,區內最後一批逾九百公頃禁區土地的「神秘面紗」即將揭開。多個受影響的鄉村面臨發展,其中一級歷史建築的炮樓業主擬修葺大宅經營鄉村菜;有區議員亦指發展商已接觸各村村代表及村民表明有意收地,雖未落實發展方案,但未來禁區大興土木勢所難免。環保團體擔心區內天然河道會受工程污染,亦有村民憂慮太多外人入村會破壞環境。

發展商紛向村民收地

政府二○一二年展開邊境禁區縮減計劃,將禁區範圍由二千八百公頃減至約四百公頃,第三階段亦即最後一個階段涉及開放十二條鄉村,包括松園下村、香園圍村、週田村及鳳凰湖村等。

香園圍村是受影響鄉村,該村內現今只剩下約十戶人居住,而村口炮樓及周邊六座大宅由萬氏家族於上世紀二十年代興建,○九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現任村長兼其中三座大宅屋主萬新財指炮樓當年曾力抗盜賊,守衞全村數百人,「新界以前好多土匪,你睇下凸出地方有『槍眼』,當年就用佢嚟向下射槍防守。」

萬坦言有意大展拳腳,以祖屋經營假日鄉村菜,認為只要管理得好,即使讓其他人到屋內參觀問題亦不大,更強調只會修葺祖屋老舊損毀的結構確保安全,絕不會進行大型改建。

北區區議員陳崇輝不諱言多個發展商亦早已「聞風」於十二條鄉村收地,「你噏得出『四大家族』,差唔多條條村都有問。」他不擔心大型發展會破壞鄉村面貌,反而憂慮開放後遊客增多,有人會塗污村內建築,例如寫上「乜乜到此一遊」等,又或亂丟垃圾破壞環境,冀當局加以保育及規管。他預計開放初期每周會有三至五團文化導賞團入村,之後有機會增至五十至六十團。

環團憂破壞自然生態

長春社指蓮麻坑河是區內一條天然河道,有斯氏波魚等稀有魚類,擔心大型發展會污染河道。而綠色力量則認為開放禁區或有助進行區內的生態調查,可更好地掌握區內的蝴蝶品種及數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