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解碼:點算人數 重蹈覆轍

立法會聖誕及新年休會,社會得以享受片刻難得的寧靜。這樣說一點也沒有誇張,自版權修訂條例展開新一波拉鋸,拉布點人數的鐘聲便如魔咒般縈繞議事堂,這是議員爭吵爆粗以外,另一種令人厭煩的政治噪音,難怪被立法會主席形容為「催魂鐘」。

由於立法會開會有人數下限規定,點人數幾乎成為必不可少的程序,財委會的法定開會人數為主席加八名委員,工務小組及人事編制小組為主席加三名委員或主席加七分之一委員,以人數較多者為準。而星期三大會則需要不少於全體議員的一半即三十五人,由於門檻高,出事機率亦高,因而淪為泛民偷襲的缺口。

作為拉布主要武器之一,點人數的場面在過往屢見不鮮,但從未像今日般氾濫:版權條例鳴槍開波,激進派即不停出招,瘋狂出擊,在短短兩日半會議中,累計多達六十次,超過十個小時,簡直匪夷所思。建制派高層坦言,各黨派互不統籌,要指令編更防流會殊非易事,加上生理需要及緊急公務等問題,要三十五名建制派議員整天呆坐在議事堂的椅子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換言之,點人數鬧劇恐怕還會繼續演下去。

以前,泛民拉布尚有點專業精神,多透過不斷發言拉長會議,自己也算有所「付出」,如今連唸台詞的工夫也省得做,一句要求點人數便可以謀殺大量時間,幾乎完全沒有成本,風氣一開,拉布勢必更加猖獗,立法會勢必更加不堪,香港勢必更加沉淪。

建制派有種觀點,港府補鑊為版權修訂條例解畫後,社會的疑慮開始減少,特別是經業界團體現身說法,市民的反彈程度逐漸下降,火頭正有減弱的勢頭。泛民貪勝不知輸,對點人數鬧劇樂此不疲,遲早重蹈佔中的覆轍,失去主流民意的同情和支持。這種分析是否準確,大家不妨給點耐性,看看泛民主流派在明年立法會選舉有甚麼下場。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