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臨近,市民歡度佳節難免「飲番兩杯」慶祝,但須慎防過量飲酒傷身。青山醫院屯門酗酒診療所副顧問醫生董梓光指出,人體對酒精的反應不同,約三成東方人飲酒後很快面紅,主要因肝臟分解酒精速度較慢,致癌物因此有較長時間留在體內,增加患癌風險。他建議市民參加派對狂歡,飲酒適可而止,避免「鬥酒」。
董梓光解釋,大部分酒精由小腸吸收後經血液送到肝臟分解。肝臟分泌名為「酒精脫氫酶」的酵素,將酒精轉化為乙醛,再由另一種酵素「乙醛脫氫酶」轉化為醋酸,再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乙醛為致癌物質,若身體分解乙醛速度減慢,飲酒後很快面紅,而身體長時間積聚乙醛,增加患癌風險。
「劉伶」千杯不醉也不宜佳節豪飲。董梓光表示,酒精可抑制中樞神經,平日少飲酒人士突然大量飲酒,身體無法應付突如其來的大量酒精,會影響自制能力,容易濫藥或性交,亦會導致俗稱「斷片」的記憶障礙,酒醒後記不起之前發生的事,期間可能暴露醜態,若被人拍攝後放上互聯網,對女性更不利。
坊間流傳飲酒前吃牛油打底,或飲酒扣喉便不易醉。董醫生指出,酒精主要經小腸吸收,吃牛油最多只能減低胃部吸收酒精,對防酒醉的作用不大。他提醒不要空肚飲酒,因為飽肚飲酒可使酒精與食物同時在胃內消化,讓酒精慢慢進入小腸吸收,才能減低酒醉機會。扣喉將酒精連同食物一併吐出,嘔吐物含胃酸,食道會受強酸損害,他不會建議市民這樣做。
他建議市民參加派對時,最好與一、兩名不飲酒的朋友同行,萬一自己飲醉後亦有人照應。若要飲酒也不應過量,更不應「鬥酒」。「溝酒」令人難判斷攝取酒精量,因而較易醉,也應避免。
男士每日飲酒量應少於三罐啤酒,女士少於兩罐啤酒。即使慶祝佳節,也應避免一次過飲多於四罐啤酒或半支紅酒,烈酒應少於一百毫升。
1. 飽肚飲酒,減慢酒精吸收
2. 了解自己的酒量,定下飲酒底線
3. 避免未飲完一杯時加酒
4. 飲酒之間飲水或非酒精飲品,避免身體不斷吸收酒精
5. 應避免鬥酒或猜枚等遊戲導致大量飲酒
6. 選擇飲較淺色酒類,減低宿醉機會
7. 避免溝酒,尤其有汽酒和烈酒
8. 與不飲酒的朋友同行,方便照應
9. 避免酒杯離開視線範圍,以免被人混入藥物
10. 大醉後酒醒,精神狀況未恢復,不宜駕駛
資料來源:董梓光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