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跳至主目錄​

商語廣播:中藥科學化 可造福人類

十月五日可說是中醫學的大日子,因為本年度諾貝爾醫學獎揭曉,中國中醫藥研究專家屠呦呦成為首位獲得這項殊榮的中國人,也是首名中國女性的諾獎得主。

屠呦呦獲獎是表彰她創製有「中國神藥」之稱的抗瘧疾中藥青蒿素。半世紀之前,傳統的治療瘧疾藥物氯喹逐漸失效,瘧疾在中國西南和越南北部肆虐,導致北越士兵死於瘧疾比在戰場還多。在那時,屠呦呦的專家團隊作為國家任務,開始研究抗瘧疾新藥。

由於青蒿素的研究成功,使瘧疾死亡率大大降低。諾貝爾評選聲明中指出,青蒿素每年拯救非洲十萬人。世界衞生組織統計,包括青蒿素在內的現代瘧疾療法,自二○○○年以來治愈了三百萬人。所以,屠呦呦稱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給世界的禮物」,此言非虛。

屠呦呦研製青蒿素的靈感,來自近兩千年前醫學家葛洪的名著《肘後備急方》。這說明,中醫藥其實是一個大寶庫,只是以往由於缺乏系統性的病理分析,對古人來說更談不上甚麼科學鑑證,所以世人對中藥很多時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令中醫學在國際上一直未能與西醫並駕齊驅。

筆者認為,屠呦呦得諾獎最大意義,就是有數千年歷史的中醫學,終於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和認同。屠呦呦曾說:「中國醫學可以幫助我們征服全球威脅生命的疾病,這是我的夢想。」青蒿素的出現,是傳統中藥與現代科學結合的成功範例,看來這條中醫藥科學化道路,有如打開了中醫藥寶庫的大門,對造福人類有很大幫助。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電 郵: news@opg.com.hk網上爆料
傳 真: (852) 3600 8800手機網站: m.on.cc
SMS: (852) 6500 6500MMS: ireport@on.cc
本網站已採納無障礙網頁設計。如閣下對此網站在使用上有任何查詢或意見,請以下列方式聯絡我們。 電郵 : enquiry@on.cc
東方日報香港人的報紙 必然首選 連續49年銷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