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幣貶值掀波浪 旅遊零售雪上霜

一石激起千重浪,中國人民銀行突然大幅下調人民幣中間價,一日之內貶值近百分之二,創下歷來最大跌幅,對美元匯率回落至一三年四月以來新低,連帶黃金、白銀等國際商品價格也應聲急跌。人民幣大幅貶值,意味着內地經濟形勢嚴峻,如果情況繼續惡化,香港恐怕也很難獨善其身,尤其是本已疲弱不堪的旅遊及零售業,勢必雪上加霜。

過去十年來人民幣一直處於上升軌道,對美元累積升幅逾四成,但隨着近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出口疲弱,人民幣早已疲態畢露。所以,今次人行出手並不令人意外,而是有迹可尋,今年第二季中國經濟增長勉強保住百分之七,可是外貿數據卻令人大失所望,七月份整體出口下跌逾百分之八,遠遜於市場預期,顯示前景不妙。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人行尚且能頂住壓力,沒有將人民幣貶值,反而今次不得不採取非常手段,可見目前的形勢對中國來說也許比上兩次金融危機更嚴峻。最近內地股市出現劇烈震盪,也許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徵兆。

人民幣貶值能否刺激內地的經濟和出口,尚是未知之數,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內地經濟前景不妙,香港也不可能獨善其身。雖然人民幣貶值可以為香港帶來某些好處,例如降低內地食品及其他日用品的價格,有利紓緩通脹及飲食業經營壓力,但如果人民幣持續貶值,必然會影響內地居民出遊意欲,打擊本港旅遊及零售等相關行業,進而拖累整體經濟。

眾所周知,隨着內地個人遊旅客減少,以及消費模式轉變,本港旅遊及零售業近年已陷入無以為繼的困局,最近有大型傢俬電器連鎖店結業,就是一個明顯的警號。業界人士預料,今年下半年整體零售業收益將繼續下跌,加上租金持續高企,業界經營困難,隨時出現結業潮,過年後料有一萬人加入失業大軍,這顯然不是危言聳聽。香港過去之所以能夠吸引大量內地客,皆因有「免稅港」的優勢,但在內地逐步調低商品進口稅的情況下,香港優勢漸失,購物天堂美譽不再,內地客根本沒有必要捨近求遠來港消費。尤其奢侈品更是成為重災區,今年五月銷貨價值大跌近一成半,如果內地客再因人民幣貶值而卻步,情況恐怕更加惡劣。

事實上,香港經濟結構單調,一直倚重零售消費,而內地客又是零售消費的主力軍,一旦他們不再上門,整體經濟都將受到影響,豈止旅遊和零售業受損?多年來港府總是將經濟轉型掛在嘴邊,可惜眼高手低,至今一事無成,這才是所有問題的根源所在。

說到底,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在香港經濟高度依賴內地的今日,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帶來震盪,今次人民幣大幅貶值對香港到底有何影響,只能拭目以待。不管怎麼樣,港府都必須未雨綢繆,作好應變措施,否則一旦爆發金融危機,香港無險可守,隨時陷入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