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中越關係暫回暖 南海僵局仍未解

今年是中越建交六十五周年,在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中,兩國雖然有過「同志加兄弟」的蜜月期,但更多時候是「磕磕碰碰」,尤其是因南海主權爭議,雙方紛爭不斷,甚至劍拔弩張,致令兩國關係陷入歷史最低點。

主權爭議進展未明

日前,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再度訪華,意在消除歧見、主動修好,為越中關係注入新的動力,用中國官方評論的語氣形容,這次阮富仲訪華不僅給兩國之間「吹來暖意」,更釋放出中越關係「進一步向好」的訊號。

在越共黨內,阮富仲被譽為親華派,在這之前他曾六次訪問中國,這次北京之行,不僅是他二○一一年當選越共總書記後的第二次訪華,同時還率領一大批黨政要員到來,其中包括越共宣傳部部長、國會副主席、公安部長和國防部長等四位中央政治局委員,以及外交部長、工貿部長等高級官員,訪華陣容之龐大、規格之高實屬罕見,足見阮富仲對北京之行的重視。

中國方面亦投桃報李,給予阮富仲超規格的禮遇,不僅為其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以及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和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四大巨頭」還分別會見了阮富仲一行,其接待規格之高,同樣達到了極致,也凸顯中方對兩國關係回暖的期待。

南海主權爭議是中越最難破解的矛盾,也是橫亘在兩國關係面前的最大障礙。

這次阮富仲訪華,雖然緩和了兩國緊張關係,簽署了聯合公報,並達成中越兩黨以及兩國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合作協議,但在中越主權爭議的核心問題上,並未取得明顯進展。公報中提出的共同管控好海上分歧,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以及「不採取使爭議複雜化、擴大化的行動,維護中越關係大局以及南海和平穩定」等表述,大多是新瓶舊酒,並無多少新意。

中越關係趨冷的主要原因,是雙方在南海立場上南轅北轍、缺乏政治互信所致。

最大障礙互信不夠

這次習近平與阮富仲會晤,越方就直言不諱指出,雙方合作的最大障礙乃政治互信不夠,主因是兩國在南海問題上的解決和處理辦法存在分歧,並影響到黨員、幹部和各階層人民的感情。這段直白既點出了中越關係生變之由,也間接道出越南官民普遍對中國懷有敵意。

中越雖同為社會主義國家,兩國意識形態也一樣,但鑑於雙方歷史和現實的恩怨,越南當局早就把中國視為最大的敵人,並一直有意向國民灌輸反華意識,在教科書中刻意渲染「中國歷史上曾十五次進犯越南」的仇恨。

在越共領導層中,真正親華的也不多。論領導權力,越共總書記雖位居第一,國家主席第二,政府總理第三,但越共這「三駕馬車」在對華關係上立場並不一致,尤其是總理阮晉勇更是對華強硬、對美親熱,這使中越關係更為複雜,前景變數更大。

越南雖是小國,但善於搞平衡外交,既不疏遠中國,又與美、俄、日打得火熱,特別是在中美之間,政治經濟上倚靠中國,軍事安全上則仰仗美國,以期左右逢源,在南海問題上增加與中國抗衡的籌碼。

北京之行後,阮富仲年內還將首訪美國,有分析認為,河內此舉是欲借越美建交二十周年之機,一箭雙雕,既謀求加強與華盛頓戰略關係,又向中方發出「制衡」訊號。

但無論如何,對中越兩國而言,只要南海僵局打不開,衝突火種就滅不了,兩國關係要修好就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