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春夏之交,又是內地舉行統一考試的季節。在面對教育改革的今天,我們經常強調反對背誦、重視標準化的科學精神等。對此,筆者大部分同意,但我們也不能忽略教育制度和文化基礎的適當和必要融合。
亞洲人討論這個問題時,往往會出現文化上的尷尬。亞洲文化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以中國儒家文化為基礎;西方文化則以科學精神為基石,深受古希臘文化和中世紀文藝復興的影響,崇尚邏輯推理和辨證。若不加調整地強調以西方文化為基礎的教育制度,便容易水土不服,例如背誦範文,其實也有助提高學生的文筆水平。
我們的教育要達到最理想目標,是如何讓學生二者兼得。學習別人文化的優點,發揚自身長處,離不開文化土壤。內地十分強調學習西方,重視學習科學,這可以追溯到晚清,我國受列強欺凌,開始強調船堅炮利,通過科學強國的背景。可是,也因為人文和文化教育的缺失,導致社會輕視文化傳承,一個社會的成長和成熟是全面的,正如西方文化除了科學,也有背後的基督教文化。
林語堂先生在一篇比較文字特色的文章當中說過,中文是一種很「深」的語文,而英文則是很「精準」的語文。可以說,中文的意境和想像空間很寬闊,賦詩寫作很美,而英文則十分適合作為法律文字,推動邏輯思維。語文是文化的一面鏡子,反映着其特色。
我們的教育要吸收不同優點,也不能忽略自己的文化特質。無根的學習,只會落得「半桶水」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