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未來基金有待說明

預算案未能惠及中產,繼續成為市民批評的焦點。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堅稱已推出退稅等措施幫助中產,財庫局局長陳家強則直言明年是否會再「派糖」要看情況而定,種種迹象顯示,政府理財的思路確實有所改變。

人口老化、勞動力下降及新產業發展滯後,加上土地不足等制約性因素,令政府不得不認真為本港未來的經濟與社會問題及挑戰早作綢繆,派糖的做法難以為繼。

曾蔭權主政期間合共派了逾二千億之巨,梁振英政府首年,也擲出三百三十億的所謂「一次性反周期措施」,今年雖有所削減,也有逾二百億的派糖,政府須逐步減少短期措施,做好投資未來,有效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到臨。

問題是政府的決心有多大,能力是否足夠?曾俊華揚言「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專家認為,公共開支的總量若能保持在本地生產總值的兩成之內,算是能夠做到「量入為出」,符合「審慎理財」的原則。以今年預算案的公共開支相當於十九點八計,可算得上符合上述準則。專家小組建議設立「未來基金」,可考慮利用「土地基金」的盈餘,再加上政府每年財政盈餘的一部分,總量加以滾存及作較進取性的投資,以備不時之需。

「未來基金」內涵有欠清晰。預算案只提及有利於「開展關鍵的基建項目,繼續推動香港經濟發展」,但基金如何協助解決人口老化觸及的各個民生項目,則有待詳細說明,以釋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