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公布,擬投放七千五百萬元精挑細選十間資訊科技教育表現突出的中學,加入「中學資訊科技拔尖」先導計劃,為具潛質的中學生提供尖子課程;又以「先墊資,後撥款」方式向六間指定大學每年各提供最多四百萬元,資助師生科技創業,欲發掘如「港產朱克伯格」般的資訊科技界專才。科技教育業界及中學校長均批評,港府出手太低,無助推動本港資訊科技業發展。
政府將與大專院校和業界合作,在全港約四百間中學,挑選十間資訊科技教育表現突出的中學參加先導計劃,於一五/一六學年加開免費增潤課程,重點培訓各級經篩選具潛質的學生,計劃每三年檢討一次。消息指,部分初中生已學懂撰寫電腦程式,甚至達公開試程度;開設資訊科技課程的大專院校及教授,亦可為中學提供技術培訓及支援。
教育局亦提升中小學電腦硬件設備,包括於下學年撥款五千萬元為一百間試點學校安裝Wi-Fi無線網絡,及購置平板電腦。將申請一億零五百萬元一筆過撥款,為其餘九百間非試點學校加強硬件設備;另申請七千萬元經常性開支作維修費。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林日豐批評,拔尖計劃僅涵蓋十間中學,數目太少,目標不清晣,「已起動得好嘅學校,內部已強化,點解仲要集中資助呢?」擔心只會令學校之間的資訊科技差距愈拉愈遠。
創新及科技基金將向六間指定大學,包括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城市大學及浸會大學,以「大學先墊資,政府後撥款」方式,每年合共提供最多二千四百萬元科技創業資助,每間最多四百萬元,用作他們所推薦的科研項目種子基金,並逐步將大學科研成果商品化。消息指,政府將聯絡六間大學研究制訂一致指引,「審批資助時,考慮產品有幾大機會推出市場等」,大學可於今年四月起提出申請,至明年三月底憑單據向當局領取撥款。
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創會會長洪文正認為,資助額太少,院校扣除行政費用後,所餘無幾,「完全幫唔到手,一個IT創業項目起動資金至少二百萬至三百萬元,四百萬元最多搞個創業比賽,投放多十倍就差唔多」。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教授張惠民指,每年四百萬元資助,象徵意義大過實際,難以將學生科技成果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