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2012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三讀通過前,物業買家所繳交的買家印花稅(BSD)及加強版額外印花稅(SSD),將暫時存放於負責處理交易的律師樓,其中單是草案推出後的約三千宗BSD交易,已合共積存了約四十三億元稅款,可能出現律師樓倒閉或「走數」風險。現在草案正式獲得通過,該四十三億元BSD終可入帳庫房。此外,雖然BSD及SSD草案已在驚濤駭浪中過關,但港府仍未可鬆一口氣,因為落實另一樓市「辣招」雙倍印花稅(DSD)的《2013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仍在立法會審議中,多名「地產黨」及泛民議員均表明會力阻DSD完璧通過。
除了針對內地買家的BSD及針對短期炒賣的SSD「雙辣招」,港府還於去年三月推出俗稱「加辣招」的DSD,規定本身已擁有最少一項住宅或非住宅物業的公司或人士,在購買任何新一項住宅或非住宅物業時,須繳交相等於一般交易雙倍的印花稅稅款,目的是壓抑包括住宅及工商舖在內的過熱需求。立法會早於去年四月成立委員會審議DSD草案,至今約十個月內一共召開了十次會議,但在多名工商地產界及泛民議員「拉布」下,至今仍未有確切的二、三讀時間表。
反對DSD的議員主要不滿草案涵蓋工商舖,影響私人企業、慈善團體及其他非政府機構添置物業,要求全面豁免工商舖而只規管住宅物業,或最少豁免慈善機構與公司買家繳交DSD。此外,與BSD草案一樣,DSD同樣設有快速「加減辣」機制,讓港府可透過「先訂立,後審議」方式隨時調整DSD稅率,泛民肯定會再以削弱立法會權力為由全力反對。民主黨涂謹申昨日就警告,港府勿在BSD草案通過後沾沾自喜,因為「下次(DSD草案)未必咁容易過到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