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工商界老闆 立法會夥計

香江自由黨近來十分鬱悶。在該黨二十周年成立活動上,梁振英及其一眾司局級高官無一人參加捧場,朝廷駐港機構也無高官出席,據說這是「中環和西環的聯合行動」,好好給自由黨一些顏色看。自由黨混成今天這個樣子——姥姥不疼、舅舅不愛——香港人一點不覺奇怪,也鮮有人同情她,一切都是自編、自導、自演的,是咎由自取的。

自由黨是香港工商界政黨,打正旗號要代表工商界和資本家利益。一開始,他們對自己的存在和發展很自信、很樂觀,認為九七後香港依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北京為了香港的「繁榮穩定」,會比港英政府更重視依靠工商界;而香港普羅大眾、中產階級早已習慣和認同香港是一個資本主義商業社會,人人都想發財、當老闆、當資本家,對工商界「十分仰慕」。他們以為,比起有「社會主義左派」色彩的民建聯之類,比起「反中亂港」的反對派之類,自己的立場更易得到港人的認同,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但事實並非如此。回歸後,在普選、民主政治目標牽引下,香港政治兩極化,左派建制派和反對派各佔四六民意分成。同時,香港貧富差距拉大,兩極分化嚴重,工商利益集團凌駕社會,不論是左派建制派民意還是反對派民意都對此十分不滿,大家有共同的「仇富」情緒。有上述政治、經濟、民生大環境夾擊,自由黨基本上「冇地方企」,生存空間十分有限。

不過,因為是工商界的「代表」,自由黨無論如何都屬於建制派營壘,朝廷和香江府衙要掌控立法會,還要盡量團結自由黨,保住有利於他們「出線」的功能組別。因此,自由黨還是要靠端朝廷和香江府衙的飯碗才能生存、有口飯吃。然而,這班在工商領域當慣老闆的「大帝」並不想當政治上的小夥計,周不時要「反客為主」,這就惹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