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時「提一提」 改善長者失禁

【本報訊】不少安老院舍的長者有小便失禁問題,需長期穿着尿片,但又易引起皮膚病。為免長者過度依賴尿片,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首次研究「提示小便」行為治療,發現每兩小時提醒長者小便,失禁率可由七成三減至五成八。有參與研究計劃的安老院主管指,提示小便可改善長者個人衞生,也令長者與護理員關係更融洽。

提升自理能力

理大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流金頌:賽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捐助一百二十六萬元,於一一年至一三年推行為期三十一個月的實驗性研究,成功招募五十二名平均八十五歲半、有長期失禁,但無認知能力不足的安老院舍長者參加測試。

研究人員先為院舍員工提供前期培訓及資料搜集等,然後把長者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護理員每隔二小時會查問實驗組長者有否需要到洗手間,以及尿片「乾定濕」,再比較兩組長者每天尿濕尿片次數及尿片消耗量,推算出失禁率。六個月後發現,接受提示小便長者,失禁率由七成三跌至五成八;而對照組失禁情況則有惡化,失禁率由六成六增至七成七。

理大護理學院教授賴錦玉表示,長者使用尿片過久可引起皮膚問題甚至尿道炎,提示小便可改善長者自理能力。參與研究的安老院舍香港明愛富東苑主任賴潔儀表示,利用提示小便行為治療可避免傷害長者的自尊心,且尿片消耗量減少:「以前一個長者每日用六至八塊尿片,依家用少兩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