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洪水橋 公營屋比例51%

【本報訊】洪水橋新發展區正進行第二階段諮詢,料區內有至少五條非原居民村將會受發展影響而「滅村」,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重申,計劃仍處於初步規劃階段,受影響範圍有待確定,因此現時討論收地清拆和補償安置言之尚早,但當局明白可能受影響居民的擔憂,會做好溝通工作,現階段對發展模式持開放態度,強調任何模式均必須公平、合理和符合公眾利益。

陳茂波昨日再在網誌力銷新方案,指洪水橋新發展區範圍內有逾一百九十公頃土地,現被用作露天儲物及港口後勤活動,佔總面積兩成三,社會普遍支持政府應整合發展,故準備將約七十二公頃土地留作物流和科技等用途。

環團提東北發展替代方案

當局聽取了首階段諮詢所得意見,要求避免公營房屋比例偏高,建議新發展區內公私營房屋比例是五成一比四十九,日後與毗鄰現時公營房屋比例較高的天水圍兩區合併計算,公私營房屋比例是六成九比三成一。至於發展模式亦未有定案,陳茂波指區內可發展土地約四分之三屬私人擁有,其中夾雜不少祖堂地,現階段對發展模式持開放態度。

另外,一批建築師、測量師及城市規劃師與環保觸覺提出,以粉嶺高爾夫球場取代發展新界東北,令古洞北和粉嶺北的村落得以保留,方案建議發展三分之二高球場,預計可住八萬人,較政府方案的十七萬人少,但能達致城鄉共存,方案設地下街舖及墟市,並有社區農場吸納廚餘。環保觸覺發言人譚凱邦指,他們的方案可節省三百億元收地賠償費,首批單位較政府方案早三年落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