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沉穩應對社會訴求

面對在野黨發起的一月十三日「火大遊行」以及蘇貞昌提出的召開國是會議、換內閣拚經濟的訴求,馬英九淡定以對並沒有回應,被綠營人士譏為權力的傲慢。

馬政府評估未來的情勢可相當樂觀,因美國經濟漸漸復甦,歐債危機已經緩和,近日國際股市的回暖,也帶動起台灣的股市金融市場,可說是利空出盡,台灣在經濟指標上升之下可逐漸反映在消費及就業的改善,可有效緩和民眾對政府的不滿。

危機將過,轉機已現,民進黨窮盡一切力量,要推動罷免馬英九的行動,乃不可能之任務,傷不了馬英九,政治就是在利弊得失中算計。

回頭看香港,挺梁及倒梁的兩股勢力較量,全走上街頭。民心不滿必有其原由,香港是個十分自由開放的城市,每個人都有表達心中意見的自由,喊喊口號,宣洩心中的鬱悶,表達強烈的政治訴求亦何妨。

保皇派挺梁心切,亦代表部分港人的心聲。相信大部分市民都對香港有信心,香港不會亂,倒梁不切實際也難以成功,所以遊行只是市民對現狀不滿的宣洩,是新特首上任後的景觀,與台灣的罷免馬英九遊行相輝映,當經濟漸好,反對的聲浪就不會風高浪急了,領導者只需沉穩應對。

唐英年在電台的訪問道出了心中的不平,選舉過程欠他一個公道,誠如他所說的雙重標準的檢驗對他不公。唐未明言是否捲土重來,競逐二○一七年的特首普選,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

馬英九於二○一三年可能隨着經濟景氣復甦翻身,不再被攻擊為無能,民望回升,失去攻擊目標的蘇貞昌將相當被動,倒是可能促成蔡英文和謝長廷勢力結合走向二○一六年的大選,成為台灣人民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