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求骨髓 孝義青年尋親

胡國傑(阿傑)於二十八歲生日前夕不幸確診患血癌,很大可能需移植骨髓。直系血親是捐贈骨髓的最佳人選,然而這對阿傑來說卻遙不可及,只因他是養子。他出生後即由養父胡錫津領養撫育成人,長大後得知身世,仍無損與養父母的感情,亦從未想過尋找親生父母。如今病魔驟然施襲,阿傑擔心無法再照顧八旬養父。翻出陳年文件,他只知親父叫劉順,生母叫陳妙儀,有兩名哥哥,餘下只有劉家廿八年前的住址。明知機會渺茫,阿傑仍希望透過尋親,讓自己有機會回復健康,報答養父的恩情。

正在聯合醫院留醫的阿傑說,去年聖誕節開始發燒,到私家診所求醫服藥後仍不退燒,驗血後赫然發現血液細胞不正常。阿傑立即拿轉介信經急症室入院,除夕當晚確診患血癌,並展開一連七日的化療療程。阿傑引述醫生指,要先觀察化療效果,但最終很可能需骨髓移植,方有望康復。茫茫人海,要找合適骨髓非易事,直系血親脗合機會較大,偏偏阿傑不知親人身在何方。

只存28年前住址 未棄希望

阿傑於八五年一月十八日在伊利沙伯醫院出生,出世紙上的父母為胡錫津及周惠筠,均非其親生父母。八十六歲的胡錫津(胡伯)憶述,當年與妻子結婚多年膝下猶虛,經一名相識學校女工穿針引線,知道有一對夫婦,已育有兩名約五歲及兩歲的兒子,太太剛誕下第三胎,惟只懷孕了六個多月便早產,男嬰出生時不足四磅,需在氧氣箱護養。男嬰父親叫劉順,母親叫陳妙儀,就是阿傑親生父母。劉順為茶樓員工,當時剛巧被裁員,擔心無法負擔三子生活,欲將幼子託付有心人,胡伯與妻遂決定領養。雙方辦妥手續後簽署協議,申明劉家「永不追回」阿傑撫養權。

阿傑早知自己身世,但無損一家人感情,今次突患重病,生死難料,他怕未及報答老邁養父,不想放棄任何康復希望,「醫生話最好搵到直系親屬,惟有盡力試吓。」手上僅得劉順夫婦廿八年前的住址,胡伯亦不敢抱太大期望,「好難講,都唔知劉順夫婦仲在唔在生,佢兩個仔又可能唔知當年事,只能盡人事。」

非血親脗合率僅萬分之一

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指,據阿傑所述病情及治療,較大機會是「粒細胞白血病」,只有少數患者能以化療抑制病情,大部分需在三至六個月內換骨髓。直系親屬中,兄弟姊妹的骨髓脗合機會達四分之一,親生父母的機會較低。若由非血親捐贈,需視乎患者白血球血型是否罕有,機會率由五千分之一至一萬分之一。紅十字會骨髓資料庫有多達八萬名登記者資料,血癌病人一般有五成機會獲配對合適骨髓,若連同台灣及內地的骨髓庫,成功率可達七至八成。

記者陳紹恒 戴碧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