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恢復「國統綱領」

「國統綱領」乃兩岸統一的進程與規劃,分為遠期、中期與近期,這是李登輝主政初期的設定。除了「國統綱領」,還設有國統委員與諮詢委員,探討兩岸統一問題。

有謂李登輝的「國統綱領」乃搪塞北京的策略。不過,當時北京並無向台灣促統的壓力,倒是李登輝尋求突破僵局。後來,北京一再以「一個中國」原則封殺,令李登輝的兩岸關係訴求處處碰壁,轉而走向「兩國論」,將當年難得建立的「汪辜會談」渠道給封閉了。

到了陳水扁時代,阿扁正式、大膽地衝刺台獨,要正名制憲,且無限期擱置「國統綱領」,解散國統會,使大陸與台灣變成河水與井水。

馬英九當上總統,負有撥亂反正的重大任務,但蹉跎四年,卻沒有觸及兩岸統一的問題。馬英九秉持「不統、不獨、不武」,其意在維護現狀制度化。如今到了第二個任期,台灣統派人士對馬英九有所期待,希望他與民進黨執政的「不統」有所區隔,包括新黨及新同盟等統派政治團體按捺不住,發表共同聲明,要求馬英九政府恪守憲法,維護中國領土主權之完整,促進國家的和平統一,並要求馬英九恢復「國統綱領」,讓「國統綱領」繼續運作,並恢復三民主義教學。

過去,三民主義乃高中必修,但自陳水扁政府取消後,就沒恢復過。統派強調,「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所以,一切國家政策必須基於三民主義。

統派在台灣被邊緣化,亦未受馬英九政府尊重。如今,統派要求馬英九政府恢復三民主義課程,並設「國統綱領」運行標準,以簽訂兩岸和平統一協議,凡此種種,看似並非馬英九連任後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