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深耕細植長期扎根

區議會選舉結果再次反映,在地區腳踏實地及工作細緻的政黨或地區領袖仍然是選民的最愛,不論是建制派或是泛民主派,均須接受此一政治現實。區議會選舉仍然是地區民生議題主導,政治議題沒有優勢。

凡是能夠在地區工作中建立「深耕細植、長期扎根」模式者,在區議會選舉中的勝算必然較高。論者認為「蛇齋餅糉」派予街坊,能籠絡人心,有一定助力,這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幫助街坊解決地區上遇到的民生與社區設施不足的難題,可能更加重要。

當然,區議員專職化的趨勢也十分明顯。全心全意服務坊眾,較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更受居民歡迎,殆無疑問。因此,即使是知名度甚高的政治明星空降,也不一定得到當區居民的認同。

建制派的龍頭民建聯與泛民的龍頭民主黨均深諳箇中之精粹,在區議會選戰中均有較佳表現,不難理解,主要分別在於前者的物質基礎雄厚,遠勝後者,即使失去議席,也能夠長期扎根,直至重新翻盤。

有論者批評,區議員只管通渠與漏水等芝麻綠豆的小事,不關注全港性或區域性的大議題,實有以偏概全之嫌。議員要服務地區,從小事做起,並無不妥,這其實是一個學習過程,也是了解民意、取信居民的重要途徑。

全世界的大政黨均以地區工作為基礎,香港區議會的問題是分區太小,有些地區問題要從較大區域層次考慮,才能找到辦法解決。如將軍澳區對外交通與堆填區的臭味,便不是個別區議員所能解決。

擴大區議會選區,整合區議會工作範圍,適度下放權力予區議會,值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