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發病率位居皮膚病首位,兒童發病率約為百分之二十。有中醫師指,中醫角度認為濕、熱、風、瘀屬濕疹的致病主因,與脾胃功能不佳有關,病情亦會受氣候突然變化、食物、藥物或情緒變化影響。中醫會根據病人情況開出不同藥方,一般而言兒童患者持續服藥後約六個月病情會明顯受控,日常應注意護理及飲食避免接觸致敏原,減少復發機會。
不願上鏡的許太有十四歲兒子,子自小患濕疹,一直靠服用西藥控制病情,情況尚可接受。
但至兒子升上小六,功課壓力大增,病情轉趨嚴重,全身以致頭部出現紅點,痕癢難當,「全身都係傷口,人人怕咗佢,唔游得水,痕到成日發脾氣,但唔想畀佢食咁多西藥類固醇怕影響發育。」
至去年八月,許太帶兒向東華醫院中醫藥科研中心顧問醫師劉漢長求醫,服用中藥一個月後病情明顯好轉,至今康復九成。亦有家長指,女兒的濕疹猶如「天文台」,每當下雨前便會發作痕癢。雖然濕疹多於兒時發病,但有患者於七十多歲才發病,手腳出疹,經中醫治療後逐漸康復。
中心初級中醫師孔慶禮指出,濕疹主因為濕、熱、風、瘀,有不同臨床病徵(見左上表),強調濕疹不具傳染性。中醫診視患者後會因應病情處方胃苓湯、導赤散合茵陳蒿湯等治療,並加入茯苓、白芷、陳皮等藥材以行氣活血、運脾化濕等,亦進行針灸治療。劉漢長指濕疹容易復發,如春冬季氣候變化大,屬發病、復發或病情加重高峰期。他又指濕疹屬「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治療需時長,服藥以年計算,鼓勵患者有耐性,切忌隨意更改藥方。日常應避免皮膚受刺激及接觸致敏原(見左下表),避食蝦蟹、牛肉、雞蛋等。
病因 臨床病徵
風 患處痕癢、濕疹游走全身各處、病情變化反覆
熱 舌紅、感燥熱、易急躁、口乾口苦、舌苔較黃
濕 病情難愈、容易疲倦、脾胃不佳、容易肚瀉
瘀 舌苔有呈紫色的小斑點、脈象不順
資料來源:東華醫院中醫藥科研中心初級中醫師孔慶禮
避免羊毛和尼龍製的衣物或床單,以免刺激皮膚,改用全棉物料
避免搔抓。小孩自制力較低,父母應為小孩修短指甲及在晚間為小孩戴手套,減抓傷皮膚機會
洗澡用水溫度要適中,勿過冷過熱,應避免用肥皂或含香料的沐浴油,減少刺激皮膚
日常及浴後應塗上潤膚劑,保持皮膚滋潤,有助減輕搔癢情況
資料來源:東華醫院劉漢長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