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經常下梅雨,坊間稱之為「黃梅天」,由於相對濕度不時達90%以上的水平,令物件容易孳生霉菌,故梅雨又有別名「霉雨」,尤其是相機、鏡頭等Gadgets最怕受潮,機件發霉後想補救經已太遲。今次請來專業攝影師KA,教大家選購合適的防潮箱,唔想心愛的電子器材受潮發霉,就要留意以下5大貼士。
現時主流有密封式防潮箱及電子式防潮櫃兩大類,前者通常以透明塑膠製造,具密封存氣功能,只需定期放入防潮珠或吸濕劑便可,優點是售價較經濟,幾百元有交易,但缺點是尺寸普遍較細,而且不能恒常防潮,如用家忘記更換防潮珠,箱內物件就有可能發霉。至於電子式防潮櫃的售價一般要過千元,插上電後便能自動調節濕度,而且尺寸選擇多,適合儲有大量相機、鏡頭等Gadgets的用家,但要考慮供電和擺位問題。
不少人購買電子防潮櫃後,都不知濕度應設定在甚麼水平。若各位用來保存相機、鏡頭等科技產品的話,45~55%濕度就最適合,濕度太高固然有機會令零件生銹或發霉,如果將濕度調得太低,相機手柄等軟膠或皮革就可能因太乾而裂開,鏡頭內的潤滑油亦有機會乾涸,大大縮短器材壽命。如使用密封式防潮箱的話,便要不時觀察防潮箱的濕度計了。
電子防潮櫃要長時間插着電源運作,如果耗電量大的話,電費隨時飆升。故建議選購低耗電型號,如40L容量的防潮櫃一般耗電量是3W左右,超過5W的話便算是高耗電量了。而電子防潮櫃的安全性亦相當重要,買回家插電後可先摸一摸會否過熱或發出奇怪噪音。另要留意櫃門有否緊閉,若櫃門膠邊已硬化或沒有吸力的話,未必能發揮最佳防潮效果。
無論是防潮箱或防潮櫃,普遍尺寸愈大售價愈貴,一般人為了節省金錢,都只會買一個大細啱啱好的型號。但問題是玩開相機和鏡頭等,器材只會愈買愈多,買多兩支鏡加閃光燈隨時經已放不落,到時才升級便浪費金錢。故選購時建議買大一個Size的容量,就不用擔心日後升級問題。而且入櫃前應以乾布抹乾器材表面,器材與器材之間亦應預留少許空間,便能將發霉機會減至最低。
密封式防潮箱是攝影初哥的至愛,一般人會在箱內擺放防潮珠、吸濕包等,當中俗稱「藍色防潮珠」的變色防潮劑最廣為使用,當它吸濕後會變成粉紅色,代表吸濕力下跌;用家只需將防潮劑取出烘乾,防潮珠就會變回藍色可供循環再用。假如不想烘乾咁麻煩,市場上另有電子吸濕卡,內裏裝滿變色防潮珠,插上電源便能自動烘乾。
撰文:周仲明
攝影:方偉堅
模特兒:WingWing(Reborn 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