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恒我訴:罵

難得到新加坡出席影展,當然要好好休息一下。要真正休息,第一件事就是與香港「離線」,暫時不看港聞,不問港事,耳根頓覺清靜了不少。誰知,一不小心,上了「面書」,霎時間又感受到港人的煞氣與怨氣。或許是當局者迷,人在異地才發現,香港人真的很「燥底」,面書上十居其七八都是「罵貼」。罵政府、罵高官固然不少,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很多人聲稱此乃「言論自由」的體現,並且是「監督政府」的方法。

可是,令筆者既驚訝又困惑的是,被「插」的對象原來包羅萬有,而且絕大部分是「自己人」:群起罵頒獎禮、罵司儀、罵電視台、罵評審;那邊廂又有人罵上司變態、罵同事冷漠、罵侍應態度如何差;又有人寫數百字來罵一位在路上不小心過馬路的行人,還有人罵遊戲GM、罵年輕人、財團罵「丁蟹」……如果面書有「溫度計」的話,香港版面的溫度一定很高,港人互相仇視到如此地步,實在令人感嘆。

有時很佩服那些寫罵貼的人,寫一篇數百字的文章,所費的時間一定不少,還要耗精神去構思、組織、修改,然而,那個被他痛罵的人,例如那位不小心的路人,幾乎肯定不會看到那篇針對他的「大作」,那麼,寫出來究竟有何意思?純粹發洩?得到了一些Like和轉發,又代表甚麼?令更多人一起憤怒,是否就會「感覺良好」一些?

再問,如果「夠薑」的話,何不馬上將車子停下來,然後當面狠狠地教訓那路人一頓?如果是為對方人生安全設想的話,同樣可以當面善意勸導他下次過馬路要小心,選擇在社交網絡上痛斥辱罵,有誰會得益或得到教訓呢?別誤會,我不是批評,而是反省,因為我也會做同樣事情。

網址:www.facebook.com/newpapaclub

劉偉恒•導演及電台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