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生 細繪社區人情味

在保育呼聲熾熱的今天,中環價值依然當道,眼見舊區文化特色逐漸消失,不禁讓人惋惜。不過,沒有經歷,哪來緬懷的回憶?對於與舊區生活近乎絕緣的新生代而言,集體回憶恍若外星文,要將歷史承傳絕不輕易。最近有文化機構與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學生合作,憑藉九十後的獨特觸覺,透過短片及動畫,將深水埗特色活現眼前。

撰文、部分攝影:英美茵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重新認識老區

近年本土意識高漲,坊間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文化導賞團,帶大家深入了解本港的獨特美。非牟利機構「文化葫蘆」上月起更搞搞新意思,首次融合新科技,於深水埗舉辦iTour,主辦單位配備多部iPad平板電腦,帶領參加者走訪景點的同時,更一同觀賞相關的動畫紀錄短片,以多角度認識深水埗。一段名為「下一站深水埗」的短片,正是由一班九十後的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學生,一手一腳製作而成。梁芷琪、蘇家榆與陳欣煒現就讀理大設計系高級文憑二年級,主修多媒體設計,三人不諱言在參加計劃前,對老區認識不多,這次經驗不但能實踐所學,亦重新認識舊日的香港文化情懷。

負責短片拍攝的蘇家榆說:「以前對深水埗沒甚了解,一般都認為住在那兒的人很窮,環境很差,所以也預計找尋受訪者時會有困難,但實際行動時卻不然。不少街坊和牌檔檔主得悉原因後,都很樂意幫忙,讓我們跟隨他們拍攝一整天的生活,又會告知一些被人忽略的有趣地方,例如牌檔歷史、為何會這樣設計等,當中包含不少生活智慧。傾談之下,發現很多檔主都希望靠自己雙手謀生活,充分反映港人刻苦耐勞的特性,所以最後成為短片的重點內容。」

體會和睦關係

陳欣煒與梁芷琪則分別負責製作導賞地圖和動畫部分,兩人在過程中亦有不同的得着,陳同學說:「搜集資料時,我在想如何才能引起九十後朋友的共鳴,於是引用了《七十二家房客︾,在導賞地圖加插幾個經典角色,代表衣、食、住、行四個環節;另外,又以象徵懷舊的信箱圖案造了一個紙袋包裹,貫徹舊區特色。其實這是我第一次為對外大型活動做設計,以前做Project,我只需考慮設計是否精美,今次則要大量印刷,我才發覺設計要兼顧成本問題,為此作出不少變更,讓我上了實用的一課。」

梁同學更指,這次計劃改變了她對睦鄰相處的看法:「這次深水埗之行使我們體會到親密的鄰里關係,期間接觸過的人大都性格樂天,富有人情味,好像有個開牌檔的婆婆,剛碰上我們就有傾有講,更難得的是,相識第一天已放心把檔攤交託我們看管,又經常送縫線給我們,很感激她的關心和信任。另外,我們又遇上其他令人感動的受訪者,到現在大家仍保持聯絡,偶爾出來見面,一起行山。」

「下一站深水埗」免費文化導賞團

主辦單位:文化葫蘆

對  象:學校及社福機構

查  詢:2780 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