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早時,醫務衞生署曾報道有關胃病反覆難愈,其主因源自於情緒和都市壓力,故藥石亂投,也徒勞無功。緣於病患除見胃病外,還兼情緒壓力和失眠等症狀,遂轉介往精神科從處理情緒着手,結果連胃病都一併改善。報道出街後,收到不少讀者電郵及來信詢問有關情緒與胃病的醫療方法與情況。
其實腸胃不適,源自於情緒壓力並非甚麼新理論、新觀點。早於數千年前中醫學已有記載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學說。」意指當發現肝有病(無論是情緒不穩、氣血功能紊亂、退行性病變、器質性病變、陰陽失調或肝功能出現變異等)皆會橫溢傷害脾胃(從解剖學上肝於前腹右側,脾胃於前腹中部及左側),所以定先補健脾胃。故此,若果肝臟失調而未能及時對脾胃作出保健,遭殃的除了肝臟以外,脾胃亦難幸免!
時至今日,現代醫學處理很多慢性腸胃病反覆難治的時候,才誤打誤撞得知慢性腸胃病是來自情緒不穩,其實於遠古時代已有詳盡的記載,當中還輯錄了其致病因素、致病機理、治療原則、治療方法、藥方、用藥效用、治愈經過和數據分析等,所以誰說中醫中藥不科學,若然不科學,炎黃子孫早已絕種,又何來數千年文化呢?
註冊女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