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顯現「K形」復甦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衝擊下,環球經濟不平衡現象加劇,市場愈來愈擔憂呈現「K形」復甦,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如此兩極化的復甦趨勢,恐導致貧富更懸殊、產業變天等社會及經濟潛在更巨大危機,甚至已有民眾對資本主義的價值存在質疑。簡而言之,世界形勢不僅是中美之爭,而是世代蛻變!

諾獎得主指低薪勞工難搵食

對於「K形」復甦,市場有兩種解釋。第一是上端是金融市場,下端是實體經濟,兩者表現迥異。最明顯的實例是,經過疫情衝擊後,金融市場各指數頻創歷史新高之際,美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卻萎縮三成,為史上最慘。雖然第三季大幅反彈,但遠未追回跌幅。

著名經濟學家、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Paul Krugman)亦表示,目前股價的升跌,已與經濟情況無密切關聯,更與就業情況和GDP不相干。他認為,就業流失集中在較低薪的勞工,他們正好是缺乏金融資源和知識來捱過困局的美國民眾,而近來美股升浪大致僅靠小部分大型科技股推動,只反映投資者對這些公司未來的看法。

科技公司勁賺 旅業走下坡

至於第二種「K」形,上端為科技類股、產業龍頭、高收入者、白領階級;下端為經濟周期股、中小企、低收入者、藍領階級。科技、醫藥、房地產等行業在疫情下開拓出「一片藍海」,反觀航空、旅遊、零售、餐飲等「舊經濟」行業持續走下坡。

就此,近年「估」市奇準,被譽為「神人附體」的摩根大通量化及衍生工具研究部首席環球主管Marko Kolanovic亦指,社會在疫情大流行期間迅速轉變,電子設備、雲端及網絡的使用急飆。然而,經濟其他領域,如酒店、能源、辦公室等需求下降。在此環境下,科技業的財富正創新高,另方面,低收入者、藍領工人和無法在家工作的人,遭受的損失最大。

就業恢復緩慢 消費力減弱

金融資產價格上升,就業市場復甦卻仍緩慢,將令全球消費力度減弱,拖累未來經濟增長。有調查證明,美國民眾已認為資本主義解決不了社會上的不平等!全球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創辦人、號稱為新一代「鱷王」的達利奧早已警告,美國的資本主義在很多人心中已不再有效,並在教育、社會流動、資產,以及收入等方面,造成了具破壞性、不斷擴大的差距,最終恐釀另一場革命。

爆裁員潮:企業數碼化 8億個職位恐消失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發至今已踏入第四季,經濟持續衰退之下,各國企業都要設法削減成本以提升效益,其中一個途徑是加快向自動化與數碼化轉型。外電引述專家估計,此趨勢將導致全球8億個職位從此消失!

行政文書工作易被取替

該報道指,自動化技術的長足進展,將大幅影響全球不少產業的工作機會,而這些產業佔全球整體勞動力近25%,這意味達8億人面臨着失業的風險。報道亦指,工作可大致分為能較易被機器取代的「單純例行工作」,及需要複雜思考與人際互動的「複雜工序工作」兩種,但隨着人工智能(AI)、機械人技術持續發展,未來兩種工種都會逐漸被數碼化和機械化所取代。

而日本是最容易受到自動化衝擊的國家之一,因當地有很大部分的勞動人口都從事行政、文書等容易被取代的例行工作。

報道引述麻省理工學院(MIT)未來工作專案組指,疫情已加快採用機械人和其他技術的速度,不少企業已學會如何以較少的員工來維持原有的生產力,「且不會再走回頭路」。此外,顧問公司的企業高管調查亦發現,過去數月企業與客戶數碼互動的程度、改為採用數碼及科技的速度皆為疫前的25倍。

事實上,在全球貿易下滑的情況下,許多國家與機械人、自動化相關產品的貿易量和產量卻逆勢增加。

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顯示,今年首8個月,美國進口商品按年收縮11%,工業機械人進口量卻升半成。而歐元區的特殊用途機械和起重、包含工業機械人的搬運設備生產,表現也勝過其他產業,尤其是汽車製造領域。

毅知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過去10年科技的進步已令不少行業式微,甚至消失,因此全球8億個職位消失確有可能在未來5至10年內發生,且機械化已滲透至各行各業,相比之下,着重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行業較難以取代,例如提供個人化服務的設計師及化妝師等。

她又指,中、長期來看,科技、醫療行業會較吃香,但香港目前以金融、服務業為主,因此香港人力資源需求仍大。

市場悲觀:僅25%美國人信資本主義有前景

「K形」社會令傳統經濟理論受質疑!根據由億萬富豪、估中1987年10月特大股災而一戰成名的知名對沖基金經理瓊斯(Paul Tudor Jones)所創立的獨立研究機構,與Harris Poll及Just Capital一同合作,就資本主義與疫情的關係詳細訪問了1,000位美國人,詢問他們在疫情後對資本主義的看法。

結果顯示,僅25%人相信目前的資本主義會對社會更好;19%人認為資本主義根本不可能令社會變好;56%人認為資本主義應該進化。29%人認同今天的資本主義社會能將希望帶給下一代;有20%人認為其不是下一代理想的社會;51%人認為要變得更好才行。

鱷王憂社會趨不穩定

事實證明,美國民眾已認為資本主義解決不了社會上的不平等,是重要的警號!其實,全球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創辦人、號稱為新一代「鱷王」的達利奧早已警告,美國的資本主義在很多人心中已不再有效,貧富懸殊加劇使社會潛在的不穩定似1930年代!

他指出,有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最基層的60%人賺到的錢進一步被首40%人拋離。換言之,美國不但貧富懸殊擴大,而且窮人變得更多。舉例來說,社會上層群組擁有的財富是其餘人口的10倍以上,自1980年以來已累升6倍。相比之下,窮人的健康整體向下,美國收入最少的男性平均較其他人短命10年。財富不均將令衝突增加,強化了民粹主義,這通常會演變為革命或其他類似的行動。

疫情暴露不平等現象

誠然,經歷疫情後,更暴露了社會的不平等現象,為資本主義社會體制帶來危機。經濟停擺、非裔美國人更易失業,加上暴動,令不少企業都預警資本主義危機即將到來,例如企業舵手的工資備受關注,如何令基層更有權力,將會是未來企業的生存關鍵。

財富洗牌:頂尖富豪財產次季大增27%

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為世界經濟帶來重大挑戰,財富亦大洗牌,一些富豪不但不受影響,身家更再次突破紀錄。據瑞銀和羅兵咸永道10月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4至7月,全世界最頂尖的富豪財產總值增長27.5%,達到10.2萬億美元(約79萬億港元),超過了2017年創下的8.9萬億美元高峰。在「K形」社會下,科技業和工業界的富豪身家增加最多,醫療保健行業也受益不少。

報告指出,疫情使得科技、醫療保健和工業領域的「創新者和顛覆者」加速財富積累,而娛樂和房地產等傳統領域的優勢逐漸減弱。瑞銀表示,就是因為疫情,令好幾年才逐漸發生的變化,壓縮到幾個月內發生。

有得自然有失,疫情亦導致更多人陷入極端貧窮!世界銀行預測,全球恐將新增7,000萬至1億的極端貧窮人口,總計高達4.9億人,也讓過去數十年縮小貧富差距的努力付諸東流。所謂「極端貧窮人口」,即每日收入低於1.9美元。

韓豪華進口車熱銷

事實上,有證據足證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南韓產業數據顯示,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但南韓今年首9個月豪華進口車銷量勁飆,售價超過1億韓圜(約69萬港元)的進口車,今年1至9月總銷量超過3萬輛,比去年同期的18,857輛勁升64%,為全年銷量首度超越3萬大關,更是自2003年編制該數據以來新高。售價1.5億韓圜(約100萬港元)以上的進口車,在今年首9個月銷量也達8,150輛,按年增加34.3%。

受惠疫潮:清潔用品大賣 寶潔利潔時調高盈測

疫情大流行持續逾半年仍未消退,徹底改變了消費習慣!除了科技企業狂賺,以往被忽視的企業「翻生」。日用消費品公司寶潔(P&G)、擁有兩大清潔消毒用品品牌滴露(Dettol)和Lysol的英國利潔時(Reckitt Benckiser)近期公布的季度業績顯示,人們對清潔產品、洗滌劑和肥皂的需求強勁,兩家公司銷售也超出預期,並提高年度盈利預測。

芭比銷售17年最勁

掃地機械人Roomba的製造商iRobot季度收入也急升43%。玩具商美泰(Mattel)的芭比娃娃第三季銷售額更超過5億美元,創芭比品牌2003年以來最高季度銷售,顯示父母為孩子的悉心預備。丹麥知名玩具品牌樂高(Lego)受惠疫情「宅在家」的娛樂需求,玩具銷量在今年上半年按年增14%,為2017年以來首次出現雙位數增長。露營車製造商Winnebago Industries在6至8月季度收入也增近40%。

戶戶送研明年上市

食品方面,送餐服務在疫情下需求大增,英國送餐初創企業戶戶送(Deliveroo)正初步探討明年上市。南韓農心集團旗下即食麵品牌「辛辣麵」亦成為贏家,美國子公司銷售額在今年上半年創歷史新高,按年增35%至1.64億美元(約12.7億港元)。

生存攻略:醫療及「平價」零售工作逆市有保障

在歷次的經濟大蕭條中,醫療和「平價」零售業工作是最有保障。舉例來說,在2008年金融海嘯和近期的新冠肺炎,導致大量人口失業,但並非各行各業都如此慘淡。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綜合上次金融海嘯和今次新冠肺炎兩次災難帶來的經濟蕭條,發現某些職業的人才需求不減反增,9月依然炙手可熱,打工仔可多加留意!

經濟蕭條狂掃平貨

其中,「平價」零售業就是其一。在疫情最嚴重的期間,沃爾瑪、Target等連鎖「平價」店幾乎成了美國人的生活命脈,股價也一路飆升,主因是經濟蕭條,人們會追求便宜,而非質量,於是像沃爾瑪、Costco這種可以大量購買,價格又平實的商店,比起高級百貨公司更吸引人,亦因顧客增加,店內從基層員工到管理職位,甚至是物流人員,都急需人手。這在全球各地也大同小異。

大學政府成避風港

另外,科學發展與醫療研究也是不減反增的工作類型,而這類工作的僱主通常來自大學,因為大學通常在經濟蕭條中不會損失太多資金,畢竟學生仍要接受持續教育,甚至在大蕭條時期,許多人會選擇進入學校進修。公務員也是不會受到疫情影響的工作之一,在兩次經濟衰退期間,聯邦政府的勞動力都增長了約一成。

反過來看,在兩次經濟衰退中,旅遊業都是最受打擊的產業,不只是人們減少對旅遊和奢侈品的需求,企業也減少各項成本,尤其現在因為疫情,還有對染疫的疑慮,使願意出門旅遊的人愈來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