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業蕭條無所依 撤辣何需再猶豫

香港疫情近日急轉直下,社區爆發之勢明顯較今年初天氣較涼爽時嚴重,已充分印證「酷熱」是不能抑制病毒傳播,無不讓人聯想到今年勢必經歷「悲秋」與「寒冬」。疫情一日不消散,百業蕭條的困境只會如黑洞般深不見底,大眾勒緊褲頭的日子不但遠未終結,只怕愈勒愈緊。為挽救垂死市道,樓市撤辣何需再猶豫?

隨着各地經濟繼續對外封鎖,旅遊、住宿、零售、餐飲等行業苦不堪言,連帶被忽視的周邊行業也驟然陷困,最典型例子就是找換店。早些年內地經濟蓬勃,人民幣匯價向上,旅客魚貫湧港,造就了主力經營人民幣兌換業務的商機,各式各樣的找換店成行成市。由於開店不用佔據偌大面積,帶挈了不少業主能分租舖位增加收入,尤其是樓梯底、閣樓、後巷等難以用作零售買賣的地點。這些地方能充分運用,直接製造了不少財富效應。

如今面對封關及人民幣前景不太明朗,找換店生意銳減,業界已出現倒閉潮。數據顯示,今年截至六月,香港持牌金錢服務經營者數目跌至1,266間,較去年底的1,496間大減一成半,並一下子回落至一七年的1,209間水平,由於今年只過了一半,經濟V形反彈又夢碎,相信跌穿1,200間僅時間問題!

那麼,困局就來了,正如上述提及,兌換店通常不會在租金高昂的大街開設,而是「人棄我取」式覓舖,可預示着行業倒閉潮將導致一大堆難以再出租的「吉舖」湧現,除了令市容更蕭條及失去數以百計的就業機會外,更重要的是使部分財富效應永久或長時期消失。在經濟乘數效應及一環扣一環下,部分頂層人士收入長時期減少,花費自然縮水,最終必定禍及基層生計。

既然當下狀況預示經濟寒冬未過,港府早前推出的紓困措施效力又已減弱,確實有必要立即撤辣,以激活各類物業交投,提振市場信心,前瞻式保住經濟命脈。事實上,近期無論是新盤、二手住宅、甲級寫字樓、工商廈,以及舖位等,成交量顯然受前景困擾而回落,百業蕭條只會讓情況變得更慘淡,政府仍在等甚麼呢?是否要親眼見到市道荒涼、十室九空才知事態嚴重?有未雨綢繆之機,為何偏要等到臨渴掘井之時?

回看今次疫情發展至今,各地政府紛紛急市民所急,超前地推出空前的救市措施,唯獨港府凡事慢數拍,連派錢也要拖到七月,刻下就有「撤辣」這招,既低成本,又能快速見效兼提振士氣,試問仍要蹉跎到甚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