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估市:慎防美股高位回調風險

全球減息量寬升溫,資金流入債市餓Yield(債券收益率)明顯,此乃港股在減息預期下,未見有資金流入的其中之一原因。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代理總裁David Lipton在七國集團(G7)集團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前夕,稱會支援各國央行推出貨幣刺激計劃以提振經濟,「鑑於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下行風險,央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是合適,不要因擔心失去應對經濟衰退的政策空間而迴避降息」,言論被解讀為IMF對未來歐洲央行和聯儲局降息的支援。

市場憂慮出現融漲

儘管減息短期帶來流動性利好,或有助推動市場(暫不包括中港股市)再漲,不少機構抱謹慎態度,紛以「融漲(Melt-up)」為爭論點。

融漲是指一輪牛市尾聲出現的加速上漲行情,投資者未考慮基本面因素,而是擔心錯過收益而蜂擁入市推高資產價格,隨後股市往往因利空兌現出現大幅回檔,致市場爆泡。

今年以來股市持續有資金淨流出的情況未變,而美股卻續創新高。要留意一旦企業盈利下調,泡沫爆破機會大。相反,就算是歐元區多國國債收益率已跌入負收益區間,但仍見資金長期流入,反映了資金餓Yield的情況。企業債持續有資金流入,也是資產泡沫爆破的另一現象。

摩通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聯儲局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兩次推出「保險性降息」為基礎,預測股市短期走勢。在九五年,聯儲局降息前夕,市場給出聯儲局12個月內降息60個基點的定價,而當局6個月內就降息75個基點。九八年隨着俄羅斯債務危機爆發,聯儲局利率三連降也出乎意料。

美市倘差 港勢跟跌

當中指出,一旦美國經濟迅速惡化,聯儲局將要繼續超低息預期。現時,非銀實體包括企業、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主權基金等的債券持有量為32萬億美元,配置比例20.8%,股票比例43.6%,而雷曼事件前為45.5%。以比例計算,非銀體增持股票空間非常有限。相反,當經濟急速下滑,估計非銀體拋售股票而對市場的衝擊力量大。

由此可見,位處於高位的美股面對一定的回調風險。美股好,港股未必好;不過美股差,港股都會差。看看恒指近期勉強守於28,000點關水平附近,此為關鍵,不容有失。

宏滙資產管理董事及投資策略總監 林嘉麒(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