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女投資周記:可燃冰概念難旺油服股

中國早前宣布,在南海神狐海域進行「可燃冰」試採成功,令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可在海底開採可燃冰,並連續穩定生產天然氣的國家。官媒隨即大肆宣傳可燃冰特點,指其能量密度高,舉例100升天然氣能讓汽車跑300公里的話,加入相同體積的可燃冰則能讓汽車跑5萬公里。後來有專家指證其計算方法出現極大錯誤,嚴重報大數。

小妹閱後不禁嘩然,那豈不會帶來能源新革命?惟細閱資料後,便了解開採可燃冰難度高、成本貴,同時會帶來生態危機風險,以目前開採技術,短期內根本不可能達致有價值的商業開採。

可燃冰即是甲烷水合物,又有人稱之為天然氣水合物。那是由海洋(或陸上)生物死亡後,屍體沉積在海底(地底)經過壓力及溫度分解為甲烷,與深海海水結合成甲烷水合物,因形狀似可燃燒的冰塊,故又被稱為可燃冰。可燃冰蘊藏量豐富,有指保守估計達2萬兆立方公尺,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

商用生產言之尚早

可燃冰並非新發現的資源,一三年日本已歡天喜地宣布成為世界上首個掌握海底可燃冰採掘技術的國家,但至今卻未有新進展,反映可燃冰商業開採困難重重。若按天然氣開採難度排名,常規天然氣最易,接着是致密氣、煤層氣、頁岩氣,最後是可燃冰,後四者都屬非常規天然氣,當中以致密氣及煤層氣的開發技術較成熟,可商業開採。頁岩氣的開採技術開始成熟,但回顧即使技術先進如美國,亦花近20年時間才取得進展。

可燃冰開採難度較頁岩氣更高,必須透過增加溫度或降低壓力,才可釋放出天然氣。保持氣井穩定性困難重重,在陸上、海上已非易事,更遑論在深海3,000米!若開採時溫度及壓力掌握得不好,隨時導致天然氣大量氣化甚或噴射,造成生態災難。

姑勿論開採難度及潛在環境影響,論成本亦未見優勢。目前油價低企於45至55美元水平,技術相對成熟的頁岩氣開採成本一般介乎每桶40至80美元(這尚未計及其他成本),於低油價時代亦缺乏優勢,更何況成本較頁岩氣還要高的可燃冰!可燃冰距離大規模商用生產還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可燃冰消息一出,有部分券商指,將引爆油田服務及設備的需求,但小妹卻不敢樂觀。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 李惠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