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通快將開通之際,國際信貸評級機構穆迪昨晨正式將中國主權信貸評級調低至「A1」,為穆迪二十八年來首度調低中國評級,並且極速於昨晚宣布調低香港本幣及外幣發行人評級,由「Aa1」降至「Aa2」,評級展望則由「負面」調高至「穩定」。
穆迪預期,中國整體債務將隨着經濟增長放緩而繼續上升,目前改革不大可能阻止整體債務進一步顯著增加。事實上,去年底中國整體債務已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6%,穆迪形容改革不會完全抵銷經濟與金融風險的上升。
中國信貸評級「Aa3」調低至「A1」,意思是信貸風險由「非常低」降至「低」水平。翻查資料,與中國同級的國家包括日本、以色列及捷克等。
穆迪調低中國評級後,旋即下調廿六間中國政府相關發行人(GRI)及子公司的評級,當中有十七間由中央政府擁有、九間由地方政府擁有。
正當市場聚焦香港評級會否被調低之際,昨晚穆迪已極速採取降級行動。穆迪解釋,主要原因是香港在經濟、金融、政治方面,與內地聯繫非常密切,內地信貸趨勢對香港構成顯著影響。
分析認為,香港評級遭降低,港府支持的機構評級勢受衝擊,當中包括港鐵公司(00066)、按揭證券公司、機場管理局及市區重建局等。
市場預期,中國及香港的評級每被調低一級,理論上會刺激十年期政府債孳息率增加12.5點子,意味政府融資成本增加。
「基金教父」雷賢達稱,如果香港樓市將來出現問題,也會惹來評級機構對香港信貸評級重新審視,直言現時香港房地產市場「泡沫都幾大」。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被問及中國的評級被調低會否影響香港時表示,今年香港經濟表現不俗,金融架構非常穩定,風險控制亦很好,對香港的情況相當樂觀。
國家財政部回應時表示,穆迪調低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基於「順周期」評級的不恰當方法,不僅高估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亦低估中國政府供給側改革與擴大總需求的能力。財政部更指,無論是中央國有企業及地方國有企業,其債務均不屬於政府債務,所以穆迪所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國有企業等債務水平持續增長,增加政府或有債務的說法根本不成立。
對於債券通快將開通,市場憂慮穆迪的降級行動或影響海外投資者對內地債市的信心。
滙豐銀行亞太區顧問梁兆基則認為,隨着債券通開展,非金融機構投資者進入內地債市有評級需要,但穆迪下調中國評級,不會影響內地債市發展。
然而,穆迪卻確認澳門「Aa3」發行人評級,展望從「負面」調高至「穩定」,因澳門保存的財政與外部緩衝為應對將來負面衝擊提供足夠空間、經濟增長多樣化及政策高效。